江蘇省張家港市白鹿小學 喬 萍
在課堂上進行體驗式學習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面臨的現實問題。教師指導學生總結自己的體驗感想,并將實踐經驗與相關的理論知識相結合,以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實踐技能。
教師設定明確的體驗目標的依據來源于對教學內容、學生和教學目標結構的分析。當然,體驗式學習的教學目標結構的設定,是以教學內容和學生狀態的解讀為基礎的。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四邊形的認識》中,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師應設置各種形狀的教具,讓學生根據線段的數量找出四邊形。通過分類配對等教學方法,使學生親身體驗教學過程,自行探究出四邊形的特質,獲得四邊形的概念。體驗式學習的教學目標要直觀化,要以學生的體驗為主,結合新課標要求進行教學設計。
結合基礎數學的特點,教師可以加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加深數學的體驗式學習,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感官體驗。為了加強數學學習中的體驗式學習,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而強化數學思想在學生頭腦中的滲透。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正方形的認識》中,教師首先示范將一張紙剪成正方形,在剪完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在剛才剪正方形的過程中有哪些發現?剪一個正方形需要哪些關鍵條件?”有的學生回答:“首先要確定一條邊長?!边€有的學生回答:“要分別量四次一樣的邊長,每條邊長的端點都要相連?!苯處熆梢怨膭顚W生剪一個和老師手里一模一樣的正方形,看能否重合,沒有重合的,先觀察問題出現在哪里,實在想不出再由教師進行指點。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象化,便于理解,這樣學生會產生成就感,這種抽象與直觀的相互轉化,讓學生的知識脈絡更加清晰,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體驗式學習中,情境導入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因為情境教學會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獲得最有效的學習體驗。將多媒體與體驗式教學相結合進行課堂知識的情境導入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
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統一長度單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關于文具的視頻,并引導學生觀察視頻中的物品,比較它們的長短。緊接著,教師在多媒體白板中展示出一支粉筆和一支鉛筆,問:“大家能告訴我,它們誰更長一些?”學生回答:“鉛筆!”教師接著發問:“那么同學們想知道鉛筆究竟有多長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測量物體的長度。”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分別讓小組成員利用身邊的物品來丈量課桌的長度,比如硬幣、手指、鉛筆盒等,然后每個小組派出代表來交流結果,通過不同的測量結果,教師向學生解釋為什么要統一長度單位,順利進入課程學習。
小學數學知識通常是從介紹新概念開始,并教給學生如何使用它們進行計算和解決問題。因此,學生必須先真正理解概念的含義,然后才能學習更復雜的計算方法并解決生活問題。由于小學生不能直接從感性知識過渡到理性知識,因此,數學學科比其他學科具有更嚴格的邏輯關系。結合Piaget 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小學生正處于具體的計算階段,對這些抽象概念,教師需要使用感性材料來構建現實世界的情況,并使用學習工具來操作和體驗知識。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找規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化視頻資源——《外星人來啦》,促使學生發現其中隱藏的規律,并在動畫片結束之后展示兩張圖片,一張是雜亂無章的,另一張是很有規律的,在學生觀察圖片之后提出問題:哪一張圖片中的物品更容易讓人記住?此時學生回答:有規律的圖片更能讓人記住。教師對此表示肯定,并強調有規律的數字和圖形對記憶更有幫助。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在多媒體設備的幫助下親身體驗了規律的重要性,并自主進行規律總結,這樣的體驗式學習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幫助的。
體驗式學習基于教學內容、生活背景和生活經驗,旨在獲得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實現整體教學。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可以獨立思考和探索,還可以促進學習興趣、觀察力、探究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提高,我們希望通過體驗式學習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快樂教學,使更多的師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