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縣第二中學 呂陽剛
在許多學生看來,數學都是枯燥無味、難以攻克的,而高中數學知識點繁多、內容雜糅,更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當我們把情境巧妙地融入教學中,課堂氣氛就會活躍起來,同時也促進了師生間的互動,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高中數學課堂可以建立互動情境,活躍數學課堂氛圍。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跟學生保持互動,可以通過講故事或者設置懸念的方式來吸引學生。例如,當學習“等差數列”時,我們就可以講一些高斯、畢達哥拉斯的故事,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趣味性,這種方法能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在接下來的課堂中認真思考問題,在問答環節也能主動和老師互動。老師也可以在課堂末尾提出一個小問題或者小懸念,讓學生思考并在下節課進行解答,從而引起學生對解題的興趣和學習的欲望。例如,在學習“概率論”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社會中進行調查,調查的對象可以由學生自己設定。在調查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互相討論,咨詢老師和家長,教師和家長也可以加入調查配合學生,使用交互式教學模式,結合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概率的相關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學習能力。
在課堂中,學生可以分成小組,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教師在教學課堂中要學會合理地創造教學情境,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學會在實踐中探索,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在學習中記憶才更加深刻,知識掌握才更加牢固。在這個基礎上,學生會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提升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
比如,在教學“立體幾何”的時候,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將學生分成4 個小組,然后給每個小組分發制作工具,讓他們自由發揮想象,制作一個包含立體幾何的且被人們熟知的物體,哪個小組制作的物體中包含的立體幾何最多,哪個小組獲勝。這種教學情境能讓學生一起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感受幾何,感受到數學的樂趣。立體幾何是高中數學的難點知識,難就難在空間想象,而在課堂中,立體幾何模型是課堂中常見的教具,因此老師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制作立體幾何模型,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度提升,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源于生活,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聯系生活,從實際出發,在課堂中也要選擇與實際相關的生活情境。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課堂學習中來,產生親切感,而且減少了學生和數學之間的距離,最終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建立高效課堂。
比如,學生在學習“函數”這方面的知識時,大部分學生對于游戲是非常感興趣的,教師就可以從這方面下手。教師可以讓學生玩“買賣游戲”,將所有待出售的商品構成一個集合,所有商品的單價也構成一個集合,這兩個集合的對應關系就是映射。比如:茶葉蛋1.5 元一個,可樂3 元一瓶,每種商品的購買量和所付的錢就是函數關系,這樣具有生活氣息的數學課堂情境,不僅能自然而然地吸引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也提高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建立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情境問答方式,這種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激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有想法,在互動中對數學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設立問題情境,以表演的方式來與學生互動,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融入課堂中來。例如,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出一些題,然后把班級里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給學生25 分鐘的時間完成黑板上的題目,之后玩猜數字的游戲:老師先在1 ~100 的數字中抽簽取得一個數字,然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開始在1~100 間進行猜測,最后猜中老師抽取的數字的那個小組,就要回答黑板上老師出的題目。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對于學生來說是枯燥無味的,教師如果不創新,一直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學生學得痛苦,老師也教得疲憊。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所以教學的創新是必然的。想要數學課堂生動有趣,課堂情境的構建是必不可少的,老師采用課堂情境模式,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出數學的魅力,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我探索,全面可持續地發展。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學會合理利用課堂情境,進行總結分析,得出最優結果。本文對構建高中數學課堂情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對學校、老師、學生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