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賢官中心小學 朱明秀
復習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據不可忽視的地位,真正的復習課不是簡單地對知識進行重復教學,而是通過復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并且促進學生的全面了解。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優化復習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不斷完善數學知識網絡。
小學數學的概念普遍比較抽象,但是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進行復習課教學,使其變得更為具體、形象,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興趣,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復習課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地板磚、魔方、餅干盒等實物圖形,要求學生對其進行分類,并說出生活中與之相似的其他物品。而后,教師指導學生以“長方體”和“正方體”作為關鍵詞繪制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從中心向四周繪制多個分支,包括頂點、棱、面的含義,長、寬、高等。學生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討論長方體和正方體面與棱的特征、面與面之間的關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真正理解了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正方體6 個面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并且12 條棱的長度相等。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課教學,能夠化抽象為具體,促使學生理解抽象化的概念知識。
小學階段的部分數學知識從表面上看比較簡單,但是對于學生而言依舊是陌生的、不好理解的,復習課中他們還會遇到難點。在復習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巧妙設計,從中心或者關鍵詞出發,擴展與之存在內在聯系的重難點內容,利用分支遞進的關系理清知識點之間的主次,且逐層分解知識點,幫助學生突破復習課中的重難點。例如,在“圓”的復習中,教師可以確定知識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加深學生對周長等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并且通過設計不同的情境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比較零散,在復習課中需要對其進行重新整理,將零散的知識整合起來,在更高的層面上實現統一。教師可以通過對思維導圖的合理利用將知識進行科學整理,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既可以提高知識點的醒目性,又能夠將極為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有序化,使學生在學習時一目了然,強化學生的記憶效果。
例如,在復習“圓柱”的相關知識時,由于涉及底面、側面、表面積、體積、底面周長、底面半徑以及底面積等眾多知識,涉及的數據也非常多,數量關系復雜,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將知識點整理到一起,將“圓柱體”作為關鍵詞,向外拓展相關知識,第一分支確定為底面面積、側面面積等表面積內容,第二分支確定為底面半徑、高等內容,第三分支則是相關的計算公式。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之后,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復習相關知識,明確底面半徑、底面積、周長、高等數量之間的關系。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之間互相銜接、環環相扣。在復習課教學中,教師需要把握好教材的整體內容,將知識點有效地串聯起來,與學生一起繪制思維導圖,結合知識點之間的區別鏈接思維導圖,并且使用表格的方式對比分析知識點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列出容易混淆的知識點、相似度高但本質上完全相反的知識點,以便學生更為準確地掌握數學知識。例如,比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商不變化的規律、小數、百分數等,這些知識容易混淆,如果能夠巧妙運用思維導圖,采用對比的方式學習相似的知識點,有利于學生準確掌握知識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解題的正確性。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教師要對思維導圖進行合理利用,實施有效的對比復習。
綜上所述,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能夠化抽象為具體、突破重難點、整理知識結構、進行對比復習,有利于全面優化復習課的教學方法,實現復習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