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赤水市第一中學 牟超群
通過在高中教材中挖掘相關的數學故事,揭示數學發展歷程,能夠極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好奇心,數學史中諸多著名的數學家故事,都能夠為文化融入數學提供豐富的課例資源。因此,教育者不應局限于教材知識的講解,還應探尋數學概念與數學史的聯系,創設多元文化教學情景,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提升數學技能。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新課標倡導教育者建立健全獨立、協作和探索式的課堂教學體系,并融入數學文化的內容。為了實現數學文化的滲透,教師應將數學史融入基礎知識中,通過引入數學文化,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使其找尋學習和發展方向,構建符合學生個性需求的課堂教學模式。首先,教師應充分地了解數學知識中蘊藏的特定文化素養,及時與學生轉換課堂角色,關注其認知、個性、興趣愛好和教育內容,以適度性、合理性原則來滲透培育數學觀念。例如,在講解“圓錐曲線和方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從圓錐的表面提取三種類型的圓錐模型,研究橢圓的特性時,應使用建模思想來使知識變得更容易理解,并激發學生參與挑戰活動的興趣。此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教科書中的“圓錐形曲線的起源”,向學生簡要介紹起源于古希臘的圓錐形的歷史。通過引入柏拉圖(Plato)研究出圓錐曲線,伽利略發現物體的傾斜投擲運動呈現出拋物線形態,笛卡兒和費馬形成了解析幾何理論等內容,巧妙地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使學生被數學的魅力所吸引,在無形中提高數學文化素養。
數學教育的價值集中體現在數學文化中,簡言之,學生能夠通過數學實踐發現、了解和認知數學文化對提升個人素養的意義。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教授基本知識,更需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在數學中滲透各種數學思想和數學探究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優化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當學生對數學產生探索的想法時,教師則可以很好地開展文化素養的培育。例如,在講解“圓錐曲線”的內容時,有許多數學思維方法,如分類討論、類比和歸納推理等。在教授此類知識時,教師應教會學生使用各種思想,例如,雙曲線研究和雙曲線標準方程的推導必須使用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體驗數學思想對解決數學問題的作用。對一些雙曲線方程的問題,也應教授分類討論思想,例如,在分析焦點位置變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情況探究,使學生的理性思維得到培養。總之,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讓學生掌握數學思想的靈活運用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
在滲透數學文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預先設計數學文化的滲透方案。在以往的數學實踐中,許多老師更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忽視了文化素養的培養。要想讓數學文化在數學課堂中自然而流暢地出現,教師應明確這方面的課堂導入形式,尋找恰當的導入時機,建立深受學生歡迎的數學文化場景。例如,在講解“集合”這部分內容時,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集合的含義,了解元素與集合之間的“屬于”關系,并使用集合語言表達數學內容,培養數學表達能力。在此之前,教師應通過介紹歷史故事的教學方法,運用微課等現代技術工具創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認知概念,培養其提問和觀察意識。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教學與數學文化素養的培育息息相關。教師應引導學生尋找數學知識與數學文化的聯系,激勵其追尋和探求數學家的探究精神,發展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同時,教師應通過轉變教學形式,融入多元場景,讓學生在數學理論與數學文化的不斷融合中,全面提高自身的數學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