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 顧 婷
教師為實現發展學生學科素養的最終目的,必須以學生的實際學科素養發展為前提和基礎,對有效的教學模式進行應用。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實現高效學習。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雖然較小,但是他們能很快從例子或原型中總結出自己認知范圍內的概念。這告訴我們,在進行數學概念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可以運用經典的例子或者學生可以理解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而首先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概念的理解,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行數學知識構架。為了實現教師“少教”,學生“多學”的目的,理應利用思維導圖工具,助力學生實現數學概念的快速認知和模塊知識的系統構架,讓學生“多學”,且實現“高效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快速對概念形成正確的認知,利用思維導圖工具,為學生展示了直觀的資料,對比長方形位置變化前后的圖形,讓學生理解了“平移”概念。類似地,教師從一個固定的圖形出發,以位置、角度、形狀等為基礎進行圖形的變換,讓學生對比變換前后的圖形,習得“旋轉”和“軸對稱”的概念。這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提升了教學效率,學生也因此習得了應用思維導圖的根本方法,同時助力教師實現課堂上“少教多學”模式的有效應用。
問題解決能力是學生培養數學素養的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即學生要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是學生學習知識價值的重要體現。此時,教師如果過多干預學生對問題的解決過程,甚至包辦問題解決方法的總結過程,無疑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教師應站在助力學生學習的位置,教授學生思維導圖的應用方法,讓學生主動進行問題的分析、解決。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有這樣一道題目:小明去買水果,一斤蘋果3 元,小明有10 元,可以買幾斤蘋果?如果直接計算,就是10÷3=3(斤)……1(元)。這種解題思路直接講,學生可能不能正確地理解,但如果運用思維導圖,就可以這樣表示:一斤蘋果3 元,二斤蘋果是6 元,三斤蘋果是9 元,四斤蘋果是12 元,而10在9 和12 之間,取10-9=1,余數是1 元,直接對應3 斤。像這樣,可以先將教學內容用思維導圖展示出來,然后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在課本上尋找知識點。這樣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后遇到問題時就能夠學以致用。
將思維導圖引入小學數學復習課堂,是教師少教多學教學模式中的重要部分。從長遠來看,將思維導圖和小學數學復習課堂的結合,可以有效降低教師對學生復習過程的參與度,提升學生的復習能力,尤其是知識點總結能力。實現教師的“少教”和學生的“多學”目的,同時也是促進小學生數學素質發展的重要途徑。
例如,教師在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內容時,為了實現“少教多學”策略,同時讓學生進行高效的知識自主復習,利用了思維導圖工具。教師通過與學生一起復習“一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讓學生對關于乘法的知識進行整理。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刻記憶相關知識,按照知識點學習的先后順序列出知識點,讓學生對以“整數與整數相乘”為中心的乘法知識進行了高效復習,同時教師實現了應用“少教多學”教學策略的目標。
綜上所述,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其主動學習、高效學習、高效復習以及快速提升自學能力和學科素養的需求應當得到滿足,因此,教師應當在踐行新課標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歸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