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泰順縣泗溪鎮第二小學 夏曉景
小學階段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形成自己的數學學習體系。在這個系統中,統計學和概率是密不可分的,構成了學生對數學的邏輯理解。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數據分析整理教學,提高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
我們在義務教育階段處理的數據主要是用數字表示的,當然,這些數字是有實際背景的。研究脫離實際問題的簡單數,是數與代數的內容,不是統計學的內容。然而,隨著近年來信息的快速增長,我們需要擴大對數據的理解。事實上,數據是信息的載體,這個載體包括數字、語音、信號和圖像。任何能攜帶事物信息的東西都構成了數據。
數據分析的概念是對數據的一種“領悟”,是對數據進行推理的意識,是對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應用價值的體驗和理解。在課程標準中,數據分析的概念描述如下:要了解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首先要進行研究和調查,收集數據,通過分析做出決策,了解所包含的數據,了解分析同一數據有幾種方法,并根據問題背景選擇適當的方法。一方面對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對于同一件事,每次收到的數據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就可以從中找出規律。數據分析是統計學的核心。
在“統計與概率”部分,核心詞由“統計概念”改為“數據分析概念”。統計概念強調從統計學的角度思考,理解統計在決策中的作用,合理質疑數據處理的結果。數據分析概念改變過去“泛”概念的弱點,它反映了統計和概率的本質,側重于“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的概念是統計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數據進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滲透分類、歸納、類比、統計的思想。
為了適應日漸發展起來的“讀圖時代”,我們首先要從大量的圖片中獲取有用的信息。例如,可以從大城市蔬菜價格的統計中提取更多的信息,發現商機。分析世界人口統計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的變化趨勢,比如出口額、稅收、政治動蕩、種族延續等信息。為了更好地在這個信息和數據時代生存下去,我們必須從小樹立數據分析的觀念。
數據分析一定要面對大量的數據,大人都可能覺得無聊,更何況是小學生。因此,要想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就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在選材上,可以考慮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教學中,所選的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有關,是學生喜歡、關心、熟悉的,比如參加校外活動的學生人數、城鄉人口的變化、在校學生的數量、身高的變化等,這樣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參與到數據分析中來,在關注和真實的材料基礎上創造有意義和挑戰性的活動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的體驗。比如“復式條形統計圖”中,你最喜歡哪個項目?哪個項目最不受歡迎?“折線統計圖”中的數字有什么變化?用“復式條形統計圖”分析男女生人數哪個項目相差最多,哪個項目相差最少?你怎么發現“折線統計圖”數量的變化?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分析數據,還原數據中包含的真實信息。在充分分析數據的基礎上,總結復式條形圖和折線圖的優點以及統計作用。在教學中,如果學生更多地從事這種活動,不斷地獲取信息,就會逐漸“親近”數據,有效地構建數據分析的概念。
一般來說,分析數據的方法包括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方法。前者是指數據的調查和獲取,后者是指對數據的整理、描述和分析。應該強調的是,應該鼓勵學生使用學習方法,以便從數據中獲得盡可能多的有用信息,例如:“你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找到新的信息嗎?你還能得到什么?”數據分析應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而不是離開問題的背景,它更加強調對一些概念和方法的掌握。
數據分析觀念是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愿意收集數據并解決問題,從小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