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實驗小學 施露萍
教師將在課堂上所教授的內容融入一定的情境當中,通過開展一系列情境活動來進行教學被稱為情境教學法。在當今深入貫徹新課標教育理念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界對學生的求知過程和學習體驗越來越重視,而教師在課堂上也應該主動應用情境教學法,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
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認知,從學生耳熟能詳的生活現象入手,將有關數學內容有機地融入其中。這樣可以大幅度拉近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距離,也能讓學生產生最直觀真切的感受。學生在參與情境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快速集中注意力,而且還會對涉及的數學知識產生深入理解,對教師后續教學活動的展開有重要幫助。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對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充滿好奇,推動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例如,一位教師在進行“負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更直白地了解負數的概念,教師可以借助這樣的情境活動組織教學:“今年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受到了冷空氣的侵襲,持續降溫,通過天氣氣溫的變化圖我們能夠發現,江蘇的氣溫一直在零度附近徘徊,最高氣溫只有6 攝氏度,最低氣溫竟然達到了零下3 攝氏度。烏魯木齊最低氣溫已經到了零下13 攝氏度左右。”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簡潔的數字正確地表示溫度,學生發現零下溫度無法用數字直接表示。在學生出現這樣的困惑時,教師就應該利用這一契機展開對負數的教學,講解負數的表述方法以及負數所代表的數學含義,最終通過一系列練習讓學生對負數這一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圓滿達成既定教學目標。
教師在為學生講授知識時,也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現象相聯系,讓生活實際成為數學知識的有機載體,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情境教學時,所設置的情境主題應該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這樣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讓學生愿意積極主動地去投入其中,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生明確了生活與數學之間的密切聯系,也就能夠擁有一雙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的慧眼,讓生活成為數學知識的大課堂,到達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境界。可見,通過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教學,可以增加數學教學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比如,教師在教學“加法”時,同樣也可以利用生活情境進行有效導入。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在通往學校的公交車上本來只有兩個人,在經過公交站時,又上來4 個人,請同學們計算一下車上的人數。”情境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劃分,現場模擬乘坐公交車這一真實情境,讓學生更加自然地體會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了解加法的計算原理。在這樣的情境活動中,學生能夠更好地實現數學學習的延伸,對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小學生生性活潑,他們都很喜歡趣味性的游戲。如果教師能夠將教學活動轉化為游戲,將能夠吸引更多學生參與數學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充分考量教學內容與學生特點,摸索出更有效的游戲教學情境,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參與游戲中被進一步點燃,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果。
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位置和方向”時,重點圍繞培養學生的方位感,向學生講解辨認方向的基本方法,讓學生的方位感得到加強。筆者在教學中通過向學生講述一些與方位有關的故事,讓學生的注意力被集中起來,產生認識方位與了解方位的欲望,然后再讓學生集體開展貓捉老鼠的游戲,這樣設計游戲情節:讓學生扮演“貓”和“老鼠”,將扮演“貓”的同學的雙眼蒙住,通過其他同學的提示去捉“老鼠”。這樣,扮演貓的學生反復地通過學生說出的方位進行判斷,其他同學也需要反復辨別每只“老鼠”與“貓”的方位,讓各種方位在每位學生腦海中反復出現,強化學生知識認知。游戲中,學生被游戲的趣味性充分吸引,營造出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中合理設計教學情境尤為重要,可以使課堂氣氛被充分點燃,學生的注意力也會被生動的情境廣泛吸引,長此以往,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會逐漸被培養起來,小學數學教育水平也會獲得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