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圖書館;智慧服務;服務模式
摘要:智慧圖書館的構建是當前的熱門話題之一,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主要基于智慧館員、智能技術、智慧理念及智慧服務內容等諸多要素。文章基于圖書館智能化發展現狀,對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問題在實現要素、發展思路和服務模式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和討論,旨在尋求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10-0107-03
當前,智慧社會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發展的主旋律,也是各個行業關注的焦點問題,智慧社會也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要目標之一。智慧社會涵蓋的范圍很廣,包含高度感知、移動互聯、數據數字化、高透明度與高度智能化等諸多基本屬性,能夠為行業的發展和人們日常的生活提供巨大的便利,融合了人文、空間、信息等諸多維度。圖書館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從傳統圖書館逐漸轉變為智能化圖書館,在館藏資源整理、借還系統等方面基本實現了自動化,為圖書館未來智能化的發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礎。在此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充分借助資源優勢,實現自身的服務轉型,探索智慧服務路徑,創新讀者智慧服務新模式,實現讀者服務的時代性變革。
1圖書館智慧服務發展的時代背景與要素分析1.1讀者智慧服務發展的時代背景
當前,移動互聯等科技要素已經高度滲透到各行各業,新理念、新技術已經成為催動行業發展和變革的新要素。公共圖書館作為具有社會教育職能的機構,有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信息需求與服務的責任,而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RFID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恰好能應用于讀者服務,同時也能優化圖書館的資源結構,拓展技術平臺功能,轉變知識服務形態。時代的變革為圖書館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同時,海量的數據和高速發展的技術手段也需要圖書館不斷甄別,選擇最適合自身的技術,形成高效率和高質量的讀者智慧服務模式。
1.2讀者智慧服務發展的要素
讀者服務是公共圖書館最核心的內容,智慧服務的發展與實現是圖書館各要素共同發展和多元支持的共同結果,智慧服務要素涵蓋智慧館員、智能技術、融合理念及智慧內容等四個要素。
1.2.1智慧館員。智慧館員是在當前基礎上經過培訓、學習等過程形成的智慧型館員,他們是實現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的基礎。圖書館所服務的讀者范圍非常廣,讀者的需求多種多樣,偏好也各不相同,因此對智慧館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館員應滿足以下幾個要求:首先,能夠熟練運用當前先進技術,如RFID、云存儲等技術,實現館內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并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析與利用;其次,能夠通過讀者痕跡深度挖掘讀者偏好等信息,為他們提供個性化服務;再次,智慧館員應是館內的“多面手”,能夠熟練操作各種儀器設備和基礎服務。
1.2.2深度智能。智能技術是圖書館進行讀者智慧服務的技術支撐,也是讀者智慧服務實現的核心內容之一,以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時代技術顛覆了傳統的服務模式,使圖書館朝著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智能技術的介入使圖書館在大幅提升讀者服務效率的同時,減少了館員的工作量,實現了服務的高效率。在智慧服務中,智能技術支持實現實物與數據融合、人機互動等形態,為讀者提供智能化的語音檢索、借還書、打印復印等服務。
1.2.3融合理念。技術和服務的融合是圖書館實現讀者智慧服務的基本導向。在服務技術上,網絡技術、全媒體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的融合能夠提升讀者服務水平,增強讀者的閱讀體驗與感知水平,能夠提供演示、VR等多種服務;在空間上,圖書館通過虛擬情境與現實情況的結合,能夠優化讀者的閱讀體驗,革新服務模式,實現對信息的多維度感知;在服務載體上,圖書館通過與不同行業實體之間的融合,可實現閱讀與知識的無處不在。
1.2.4智慧內容。智慧服務內容是圖書館智慧服務的具體體現,也是影響智慧服務成效最明顯的環節。傳統圖書館在向智慧型圖書館跨越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諸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讀者需求與供給不匹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群體十分廣泛,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年齡段、職業、知識結構等也相差極大。因此,圖書館智慧服務內容要做好智慧推薦等基礎工作,讓讀者體會到智慧服務的優勢,通過不斷的發展與完善,最終形成新的管理模式與制度,保障智慧服務的成效。
2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發展思路
2.1在智能化基礎上有步驟地提升智慧化水平
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模式的構建應基于當前圖書館的實際情況。當前,圖書館的建設多數處于智能化建設時期,大中型圖書館建設已經基本達到智能化服務標準。對于圖書館來說,早期智能化建設主要依靠互聯網技術和自動化技術,主要實現資源的合理化配置與高效管理,圖書館的智能化水平得到彰顯。同樣,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的構建也應基于各個要素的提升,如:人員的提升與培訓能夠實現讀者智慧服務的基礎支撐,以大數據、FRID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能夠為讀者智慧服務提供技術支撐。因此,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的實現要從人員、技術、內容等方面逐步培養與提升,使三者之間相互協調,全面為讀者提供智慧服務。
2.2在邊界性發展基礎上實現跨界融合發展
圖書館自身是承載知識的平臺,其教育價值重大,當前圖書館已經在以往僅專注知識服務的基礎上逐漸實現了邊界性發展,即在以往純粹性的知識服務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等技術實現與某些行業或群體的對接,使知識服務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行業,知識開始與實踐相結合。在當前背景下,“圖書館智慧服務+”是圖書館讀者服務發展的必然方向,即圖書館的讀者服務開始跨界,讓知識和信息無處不在,大幅提升館藏資源的利用率,創新讀者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為用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智慧服務。
3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模式構建研究
3.1構建智慧化交互服務系統
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的基礎是傳輸介質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具體包含智能設備、智能交互平臺、智慧館員等。圖書館應將技術作為圖書館智慧服務實現的驅動性要素看待,引進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核心技術,利用先進的理念構建智慧服務的基本架構,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物與物之間的無障礙互聯互通。先進技術的介入最終要通過構建智慧系統協助讀者實現智能感知、深度學習。
3.2構建智慧型資源服務系統
當前社會背景下,圖書館服務的群體十分廣泛,讀者需求的服務類型多種多樣,無論為讀者提供何種服務,都要基于館內豐富的資源基礎。因此,在智慧服務模式下,圖書館的智慧型資源建設意義重大,在實際資源建設過程中應實現以下幾個目標:首先,在館藏資源的組織上,圖書館應利用先進的技術對已有的館藏資源進行精細化分類,對已有的館藏資源進行深度分析、分類和重組,重建后的資源庫除了已有的自動識別與自動獲取功能,還要能夠實現館藏資源的圖像識別、智能翻譯、摘要提取、智能語意標引等功能;其次,資源的空間設置要比之前的設置更加合理,要對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進行重新設計,實現書庫的智能化和無人化管理,書庫的文獻入庫、上架、清點等均可通過智能機器人完成,資源的檢索能夠實現語音檢索和自動化操作;再次,數字化資源的分布要基于先進技術,使虛擬的資源庫具備海量儲存、安全可靠、可擴展等性能,保障數字化資源的安全性;最后,在館藏資源的主體化建設上,圖書館要更加重視讀者群體的參與,注重讀者的個性化需求。
3.3構建智慧型讀者參與服務模式
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會更加凸顯其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在資源和技術允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資源和服務需求。
因此,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模式要充分激發讀者的參與熱情,并借助云技術、移動互聯等技術收集讀者反饋的信息,并深度挖掘數據信息,獲取讀者潛在的文獻需求、閱讀偏好、個性化服務需求,通過“大數據+人腦再分析”的服務方式構建讀者信息庫,以此為基礎運用先進技術提供高質量的資源推送和訂制服務。
3.4構建“圖書館智慧服務+”跨界服務模式
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會凸顯其跨界性,即對知識服務進行跨界延展。圖書館通過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三維漫游、多點觸控、大屏展示等技術對主題知識或信息進行加工,將加工后的知識產品提供給商場、旅游景點、學校等不同實體,使更多的群體獲益,獲取更多的知識。例如,圖書館以VR虛擬現實和大屏展示等技術對航空業的發展知識進行加工,旅客可通過虛擬現實、人工解讀和觸屏等形式深入了解航空業的起源、發展和未來趨勢,效果非常好;某圖書館利用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三維漫游、多點觸控等技術將雄安新區的綜合定位、城市模型、發展理念、先進技術等制作成專輯資料在科技館播放,游客可以通過觸屏對城市模型進行720度細致觀察,反響極好。
4結語
圖書館讀者智慧服務是智能化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實現要通過館員、技術、內容和理念的深度協調發展。讀者智慧服務的實現應基于目前智能化圖書館發展的現狀,在此基礎上實現有步驟的構建,延伸服務范圍,尋求跨界合作,為讀者提供高效、高質量的個性化服務。
參考文獻:
[1]吳小呂.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構建研究:以吳江“智慧圖書館之城”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0(10):76-79.
[2]趙楠.基于個性化圖書推薦服務的智慧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0(19):123-124,127.
[3]王銀花,謝海先,敖龍.基于O2O模式的圖書館智慧服務交互平臺建構研究[J].貴圖學苑,2020(3):11-15.
[4]丁安,朱朝鳳.基于社會化推薦的智慧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OL].晉圖學刊:1-9[2020-12-29].
[5]羅文英.“互聯網+”背景下智慧圖書館服務模式評價:基于惠州地區圖書館的調查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0(2):15-20.
[6]李校紅.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研究:關鍵要素、實現路徑及實踐模式[J].情報資料工作,2019(2):95-99.
(編校:崔萌)
作者簡介:江山(1983—),天津圖書館(天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