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明達初級中學 蔡金鳳
在初中數學教育這個領域,教師要靈活運用多媒體,爭取在教學模式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數學思維邏輯,并讓學生融會貫通,學以致用,懂得在平時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各類問題。
初中數學學習具有抽象化、邏輯性強的特點,許多教師在課堂中既要繪制圖形,又要講解理論知識,也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多媒體技術能夠化靜為動,通過動畫演示,既便于學生深刻理解幾何問題中的知識點,又能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提升課堂效率,一舉多得。
例如,在蘇教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這一節中,教師應當使用多媒體技術,將直線與圓相交、相切、相離這三種位置關系直觀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在圖形中標注圓心、直徑等數據,把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從幾何關系變成數值關系,這樣學生就可以對復雜的幾何問題進行具體化、視覺化的學習,對相關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深刻。利用多媒體動畫技術,使抽象化的知識具體化,使復雜難懂的知識變得更加準確易懂。這樣的教學模式和傳授方法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能夠培養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彌補空間思維能力的不足,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幅度提升,對抽象幾何、復雜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主要充當著“傳統黑板”的作用。運用多媒體板書,可以使教師擁有更多課下斟酌重難點的時間,可以將數學理論與實踐總結結合起來,將數學公式的研究發現、來龍去脈清晰地呈現給學生。
例如,在蘇教版數學教材八年級上冊“勾股定理”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提前搜集勾股定理的相關資料,以課件的形式呈現出來:“《周髀算經》中記載:數之法,出于圓方。圓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為句廣三,股修四,徑隅五。”當課件播放完畢后,可以把教學內容用模塊結構來呈現,制作成PPT,這樣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又幫學生開拓了知識視野,使得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理解與掌握更加深刻。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這一課件準備動畫,將“勾三股四弦五”的由來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動畫故事的講授方式會使學生的印象尤為深刻,而附在中國傳統文化情境中,也能幫助學生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著重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還可以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共贏的思維理念。
例如,在蘇教版數學教材七年級上冊《數學與我們同行》這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為學生呈現出與該知識點相結合的視頻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首先,教師先為學生呈現出宇宙的畫面,讓學生感悟浩瀚宇宙的震撼,之后畫面轉換成微小的粒子,讓學生體會這些渺小事物的存在;接下來,教師可以用帶有激憤人心的伴樂為學生呈現出火箭飛空的壯觀以及化學工業產業的精妙;最后,通過生活中有關數學的情境畫面,展示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關系。在這樣的展示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們認為數學是什么?數學都包括什么?學生在看過視頻之后基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師再逐步引導,隊“數量、結構、變化和信息”等數學研究方面的概念逐一進行解釋,從而讓學生輕松理解枯燥乏味的數學概念,之后給學生講解“空間形式”“數量關系”“幾何”“代數”等相關理論知識,學生就能夠根據之前的視頻圖畫進行聯想和記憶,從而輕松愉快地接受數學知識。同時,在師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通過彼此學習能夠獲得更加全新的理解,為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數學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師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大大改善傳統教學的不足,使教學過程更加方便、快捷、高效,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又能使學生的課后復習變得簡單容易,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生動形象的特點,達到既降低知識理解難度,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綜上所述,在未來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新時代的新方法,將傳統教學中的優點與新型教育方法相結合,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及教師教學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