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南武中學 黎展鵬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應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進行評價,使每個學生都擁有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創新應用的意識。
發展性評價結合量化評價、質性評價和多元評價,為學生制訂個性化的發展評價標準,較為準確地判斷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領域、不同方向的發展潛力,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發展性評價能夠促進學生成才以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從而帶動學校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該更加重視發展性評價。
發展性評價更加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關注學生的進步。教師充分利用課堂評語對學生的進步和變化進行即時反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生可以更加科學和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成長過程,找出自己的優缺點,在不斷發現自我和改進自我的過程中提升自我評價和反思能力。成長檔案能讓教師更加科學、全面、立體地了解學生,從而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使得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在傳統的評價中,我們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評價標準,但這并不能夠看出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在成長過程中的許多方面是不能單純地用一個數字去表達的,例如學生收集、處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創新能力等等,這些能力都是無法直接進行量化的。所以,在教學評價的具體操作過程中,既要有定量的評價,同時也要用定性的評價來進行補充,使得評價更加科學和立體。發展性評價就是這樣一種評價,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手段和工具進行評價,在評價時從情感、態度、價值觀、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多方面評價學生的進步與變化。在發展性評價過程中,評價學生不再是“一維”的,而是“多維”的,只有“多維”地去評價學生,才能夠激勵普通的學生變得優秀,優秀的學生更加優秀,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發展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評價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改正不足、不斷進步,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終結性評價更關注結果,是教學活動結束后為判斷結果好壞而進行的評價。
傳統的評價更關注結果,發展性評價更注重評價的反饋和過程,更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傳統的評價只看“開始”和“結束”,只有“結果”,沒有“過程”。發展性評價利用“課堂觀察法”能很好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過程,是對傳統評價的有效補充。
課堂觀察法是發展性評價的主要開展方法。課堂觀察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注意力、課堂參與、思維活動、情緒狀態等方面觀察學生并隨時做出適當的評價。在不同層次的學生發表意見和討論問題時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根據學生的能力提出與之相匹配難度的問題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感。通過這樣的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激勵學生自由思考和實踐,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修正自我、超越自我,體驗成功,樹立信心。
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發展性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愛想、敢想和會想是創新的重要特性。擁有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和探究心,通過思考,利用某些策略,從數學的角度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體現。
發展性評價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的過程,是一個全面、長期、綜合的評價過程。發展性評價的實施過程既是宏觀的要求,也是具體的和可操作的,評價結果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情況的真實反映,同時,發展性評價還能夠推動學校的教研工作,引導和激勵師生共同發展,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