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王建蘭
課堂情境的有效創設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推動力,不僅能讓學生在具有數學味的環境下學習,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可以把抽象的數學轉變成具體可視、可觸摸的數學;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變成學生容易接受的活動;將繁雜的數學概念變得簡單明了,從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幫助的情境,利用好學生的心理特點,讓有效情境助力數學教學。
有趣的事情總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要尋找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將其與教學內容整合,從而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唱歌和畫畫是小學生最喜愛的兩項課程,數學課也可以在歌聲中進行。瞧,這位教師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這節課的內容時,先讓學生聽一聽,再讓學生跟著唱一唱,最后讓學生自己編一編兒歌,對比兒歌中青蛙的只數和青蛙嘴巴的張數、青蛙的只數和青蛙眼睛的只數、青蛙的只數和青蛙腿的條數之間的關系,通過歸納總結得到用一個字母或者字母式來統一表示四者之間的聯系,寫出:“n 只青蛙、n 張嘴,2n 只眼睛4n 條腿。”下課后,聽到有學生悄悄地說:“這節數學課怎么有點像音樂課呀。我們好像是在歌曲中學習數學知識的,太有趣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有用的數學,還要讓學生感受上數學課是快樂的。
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從生活中選取教學情境,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就不會感覺害怕和陌生。教學時讓學生多動手體驗,有助于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在教學《平移、旋轉》這一課時,教師用幻燈片準備了學生春游時的照片,有的學生在玩旋轉木馬,有的學生在玩勇敢者轉盤,還有一些學生坐在摩天輪上,學生看著自己的照片很激動。教師緊接著問:“照片中的同學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在做什么運動?”學生毫不猶豫地喊道:“他們玩的項目都是會轉的。”還有的學生喊道:“他們都在做旋轉運動。”原來,“旋轉”一直在我們的身邊。之后教師從講臺前沿直線向教室后排走,讓學生說一說教師在做什么運動。最后,教師又和學生一起找到了許多身邊的“平移”和“旋轉”。
本節課,教師用學生熟悉的春游照片吸引學生的關注,并讓學生在自己游玩的項目中找出“旋轉”,在直線行走中找出“平移”,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教師要想辦法合理設計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通過問題情境在思考中學會新知識。所謂問題情境,就是呈現新的問題,使它與學生的原有知識、經驗相沖突,導致認識失衡,從而產生思維動機,促進學生學習和思考。
在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之后,練習中發現:很多學生知道三類三角形角的組成,卻不知道怎么利用三角形的這個特點答題。為解決學生的這個問題,教師設計了以下情境:在一個信封里放入各種三角形,每次只露出一個三角形的一個角,讓學生根據露出的這個角猜一猜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如果露出的一個角是直角,這個三角形是( );如果露出的一個角是鈍角,這個三角形是( );如果露出的一個角是銳角,這個三角形是( )。學生的答案分別是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教師緊接著問:“你們的答案和這位同學一樣嗎?誰來說說理由。”學生陷入沉思,主要的分歧在第3 題,教師讓學生之間展開討論,從而進一步掌握三角形按角分類的特征。教師利用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從胸有成竹到陷入沉思,最后恍然大悟,這個過程展示了學生的思考。學習數學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思”中學,能有效助力小學數學教學。
總之,情境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創設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高效學習數學,實現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