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十中學 吳翠娥
激勵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手段,它不是指單純地對學生提出表揚和肯定,而是以一種辯證的、溫和的方式綜合體察學生的數學多元發展能力,用內在和外在兩股力量給予學生正確的激勵。
激勵并不是使學生置于艱難晦澀的學習環境中,然后再給予輔助和關懷,而是使學生從學習開始就受到激勵,形成堅持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數學教師要通過多樣化教學活動觸發學生的數學好奇心,自覺地接受知識的熏陶。
例如,在教學《集合》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進行課堂導入,以動畫和音樂的形式呈現“20 以內的質數”“2018 年某省市蘋果產量”“我國發射的人造衛星”等集合數據,這些數據的來源廣泛、信息豐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理。學生在主題鮮明的微課視頻里明確元素、集合的概念及其數學表達方式,并積極探究集合之間的關系。授課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集合語言來描述“班級中所有的女生”“班級中喜歡打羽毛球的人”“班級里喜歡踢足球的男生”等,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數學問題賦予學生探究的信心與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地運用專用語言和概念,提高知識學習的效率。
多媒體教學、生活化教學為數學課堂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形象化的知識使學生產生數學學習興趣,從內在層面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數學。
在教學設計中強調列出精準的三維目標,使學生確定學習步驟和計劃。在激勵教育原則下,三維目標可以通過社會活動的形式來呈現,教師應該設置具有探究性的學習目標,使學生自覺地以活動目標為導向,作為自我學習的激勵,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探究動機。
以《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設置實踐性的探究活動,例如“調查家鄉近10 年的經濟發展率”“調查統計2015 年~2019 年學校籃球隊和足球隊在校際聯賽中的勝率”等。小組成員紛紛出動,對調查、記錄、匯總等任務進行合理分工,并且將收集的數據繪制成表格,集中討論各組樣本數據的中位數、眾數、平均數、標準差。組員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運用公式來繪制頻數分布直方圖,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數學分析,將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最后通過樣本來估計家鄉經濟發展態勢或者球隊的建設狀況,并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增強數學學習與生活和社會的聯系。
小組圍繞著同一個活動目標不斷攻克難關,學生從集體的肯定中獲得內在動力,更加樂于與他人進行數學交流,增強自己的數學能力。
公平是教學的基礎,也是激勵原則之一。公平不是一刀切,而是將每個學生看作獨立發展的個體,認識到學生在數學學習和思維認知特點上的獨特性。在此基礎上,教師以“教學公平、評價公平、交流公平”的原則進行授課,使學生在心情愉悅的環境中高效學習。
例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和直觀圖》時,在學習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時,有些學生不能準確表達出投射中心、投影面、投影線等數學概念,但是卻具有極強的數學實踐力和觀察力,能夠運用工具進行投影模擬并且畫出圖形。教師要肯定這部分學生的數學能力,贊揚其空間想象力,并邀請學生在全體同學面前講述自己的思考和實踐過程,以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掌握基本的概念定理。在觀察三視圖和直觀圖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片面地以做題正確率來評價學生,而是與每個學生進行平等互動,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拓展能力等。學生在某一方面的優勢受到肯定,會自動產生想要提升全方位能力的意識。
教師消除傳統的成績偏見,認識到學生的獨特優勢,做出客觀的評價,使學生從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受到激勵,重拾數學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總之,教師應遵循激勵教育原則,與正面教育理論相結合,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高中生在產生興趣、獲得動力、確定目標的過程中受到激勵,在公平的教育環境中不斷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