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中學 王 娟
閱讀是學生理解知識的主要途徑。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部分教師不重視數學閱讀,導致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不高,嚴重地影響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限制了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立足此問題,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教師將閱讀融入數學教學中,使學生通過閱讀建構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潛移默化地發展閱讀能力,夯實數學學習能力發展基礎。為了實現課標要求,筆者在組織高中數學教學的時候,應用如下策略引導學生閱讀:
在參與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受到閱讀教學方式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這種消極的閱讀情緒直接影響了數學閱讀。尤其,部分學生在長期缺乏數學閱讀的情況下,對數學閱讀更加不感興趣,覺得數學沒有什么可以閱讀的,如此自然而然地在參與數學教學的時候逃避數學閱讀,影響閱讀效果和數學學習效果。要想解決此問題,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當學生具備了閱讀興趣的時候,不需要教師督促,就可以自主地投身到閱讀活動中,通過不斷閱讀積累閱讀方法和經驗,提升閱讀能力。閱讀資源是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主要因素。對此,在組織高中數學教學的時候,筆者會迎合學生的喜好,挖掘相關的閱讀資源。
比如,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故事性的內容。數學史屬于故事性內容,是不可多得的閱讀資源。所以,筆者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會深入地分析教學內容,挖掘知識點涉及的數學史內容,將這些數學史內容作為閱讀資源展現給學生,使學生通過閱讀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初步地建構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以“函數及其表示”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筆者利用網絡渠道搜集了函數的起源、發展過程等內容,將這些內容整合為閱讀材料,發放給學生。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效果,筆者還立足材料內容設計任務,如利用思維導圖展現函數的發展過程。
目前,大部分高中生的數學閱讀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掌握有效的數學閱讀方法。在數學課堂上,聽到教師布置閱讀任務之后,直接拿著教材閱讀文字信息,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少對這些信息進行思考和分析,閱讀是流于形式的,無法通過閱讀建構對數學內容的認知,同時也大大地影響了閱讀興趣,阻礙了閱讀能力的發展。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想有效地引導學生閱讀,教師不但要選擇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資源,還要教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筆者借鑒了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批注式閱讀法,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考。
以“指數函數”為例,在參與這節課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意義。數學教材中直接給出了指數函數的概念和意義,需要學生進行閱讀,把握關鍵信息,確定指數函數的特點。為了使學生有效地完成這個學習任務,筆者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要求他們一邊閱讀一邊勾畫關鍵字詞,同時思考這些字詞有什么關系,是否可以替換成其他字詞。如此閱讀正是應用了批注式閱讀法,在批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邊讀邊思考,同時也遷移知識,探究指數函數的特點,初步地建構指數函數的認知。在此過程中,筆者還鼓勵學生將自己想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之后在班級中進行互動,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指數函數的理解。
閱讀活動是數學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不僅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還可以使學生通過切身體驗提升閱讀效果。此外,閱讀活動的開展還可以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便于扭轉數學在學生眼中的樣子。筆者在實施高中數學教學的時候,創設了多種多樣的閱讀活動,如讀書交流會、數學讀書競賽等,在創設這些活動的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內容,與其他學生共享。
總之,在實施高中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切實地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挖掘閱讀資源,教給閱讀方法,創設閱讀活動,使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閱讀,通過閱讀提高數學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