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龍臺初級中學 周軍平
初中時期的學生正是身體和心理發育和發展的最佳階段,在這時,他們會逐漸地培育起自我人格意識,所以,在此階段對初中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佳時期。教師在道德和法治課程的教學時,應當積極地結合人文素養教育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道德上的引導,并加強法治教育,從而讓學生更加健康、更加有效地成長。
人文素養,簡單來說,即為人文科學的探究能力、知識水準以及人文科學所反映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主體的精神,也就是人的內在品質。一般來說,人文素養主要涵蓋兩點,即一是人文知識;二是人文精神,詳細來說就是涵蓋了價值觀、科學品質以及品德精神等內容。在我國《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重視學生的精神發展,樹立起學生的社會職責感以及人文素養。所以,現代教師非常有必要在初中品德和法治課程中合理地滲入人文素養教育。另外,就目前來看,初中生人文精神的基本內容包含了這幾點,即濃厚的愛國情懷、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崇高的理想與信念。
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與心理都尚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他們的各種觀念如價值觀等的構筑正處于重要階段,加大初中生人文素養的教育力度具有重大意義。而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初中生學習思想品德與法律知識的主要方式,是非常有利于滲入人文素養教育的。在道德和法治課程開設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對此課程的教學方法和理念進行創新,依照初中生現實中的各種問題展開教學,通過合理且有力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培育學生正確的法律意識和品德觀念,同時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精神,真正幫助他們處理生活或學習中的事情。而這不僅存在著一定的實效性,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意義。
課堂教學形式會對初中生人文素養精神的培養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要重視對課堂人文素養教育形式和手段進行創新,把學生視為教育的主體,讓他們在探索知識的環節中,逐漸培養自身的人文素養精神。尤其是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案的制定時,應重視滲入人文素養的相關內容,以此調動初中生的情感。比如,在進行“家的意味”這一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時,在未授課前,教師可對本堂課的人文素養培育目標進行明確設計;在授課中,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家庭對自己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愛家孝親的人文素養情感。另外,在授課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拋出幾個重要問題,讓學生自主作出判斷,如:這些舉止或現象是不是屬于盡孝的行為,從而逐漸強化他們的孝敬父母的意識。這樣的課堂設計,可以讓人文素養教育全面地貫穿于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不僅如此,為最大限度地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視頻或圖片,比如《打工者春節回家過年》的視頻或圖片,以此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讓他們思索家對自我的意味。在圖片全部呈現完以后,教師可繼續拋出這樣的幾個有趣問題,即“你心目中對家是如何理解的?你經歷過春運嗎?感受如何?”等,這時學生將會陷入思索,并發揮想象力,由此從感性轉變為理性,再從理性上升到情感的升華,這樣一來,必定會達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具有明顯人文性的基本教學學科,初中教師應當最大限度地挖掘其中所具有的人文素養內容;在授課過程中,基于課本內容,同時融合素養教育等要求,準確地定位人文素養教育的切入點,規整教材授課資源,科學有效地設計與延伸課本內容,采用卓越的民族精神與文化,指引初中生樹立法律意識和培養道德素養;從學生周圍的生活入手,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人文素養精神的重要性,并讓他們學會自主處理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
比如,在“青春時光”此單元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與之相關的優秀影片,如《誰的青春不迷茫》這部電影,并讓學生進行觀看,在觀看結束以后,讓學生相互交流互動,談談自我對青春的理解。此電影主人物林天嬌學習成績優秀、長得好看,是名副其實的“別人家的孩子”。不過影片開頭便為主人公作弊的場景,她在一輩子中最關鍵的高考加分考試中由于生病,難以通過自己的實力參加考試,便想依靠作弊取得好成績。但作弊并沒有成功,故事的配角高翔為其擔負了作弊的名號。“好學生”和“學渣”因此就出現了交集,由偏見逐漸到友好,再到產生深深的好感。影片體現出青春階段中學生的很多煩惱,可以成為教師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資源。教師可以在學生觀影結束后,讓學生進行青春的反思,讓他們指導青春或許是迷茫的、無助的,不過不管怎樣都必須保持初心。另外,教師還可以就怎樣處理好自己和同學、家長等之間的關系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激烈的探討,在探討和分享中,讓學生慢慢地體會到青春期的“不容易”,從而更加堅守自我的信念。在探討和分享活動結束以后,教師再逐漸地展開教學內容的講解,這樣就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成效,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投入地參與課堂中,從而真正提升自我的人文素養。
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教學方式進行持續創新,指引學生進行體驗學習,增強道德和法治教學的實踐性,通過舉辦各種各樣實踐活動,豐富學生培養自身人文素養的方式和渠道;創新教學手段,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直接、清晰地了解人文素養知識。總之,不管是在實踐活動中滲透人文素養教育,還是創新各種教學方式,都要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以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其中,并在參與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優化自己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比如,教師可以在周末組織學生前往博物館參觀,通過實地參觀欣賞,使學生深入了解我國古人偉大的創造力,并深刻意識到人是可以對自然作出轉變的,人和自然是一個整體。在這一實踐活動中,也會讓學生意識到擁有較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擁有了這一能力,才可以對社會或自然作出改變。另外,教師也可以和學生共同參與到“交通小協警”實踐活動中,和交警叔叔共同處理那些違背交規的行為和現象,從而讓學生在參與中逐漸地意識到秩序對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性。不僅如此,教師也應當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眼看到社會上不文明的現象,并讓他們表達出自己對此類現象的看法,同時制定出合理高效的處理措施,站在旁觀者的視角來解決這些問題,以此推動學生人文思想及其品質的優化。在實踐活動中,教師還需要重視評價,要突出人文素養等各個方面的點評,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楚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進而在接下來的生活或學習中提高注意力,不斷地提升自我人文素養,改進這些不足和缺點,盡量做一位優秀的、高素養的中學生。
總的來說,正處于旺盛發展階段的中學生,更應當對他們進行人文素養的教育,因為這關乎他們的身心發展。作為教育人員,在道德和法治課程教學時,應重視滲透人文素養教育,充分掌握初中生的內心訴求,主動指引學生培育正確的觀念,培養出有助于他們進步和成長的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