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濟河街道踞龍小學 孔 波
小學數學教學需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跟上小學教育發展趨勢,關注學生知識和綜合技能的發展,促進全體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步發展,既能實現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又必須具有基本獨立邏輯、創新思維、逆向邏輯思維能力等。數學教育是一門理論邏輯性很強的數理學科,需要培養學生獨立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好奇心是每個學生都具有的,也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前提條件,處于幼齡期的孩子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試著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多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好奇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之后,他們就會主動探索知識,參與數學學習。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二年級數學第二課“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中,上課時,老師安排:“現在要進行課堂小練習,分別計算‘25+45=?’ ‘26+66=?’‘55+45=?’‘69+26=?’‘48+35=?’這幾道題,做對一道題的同學就可以得到一根棒棒糖。” 如此鼓勵學生,讓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數學是一門十分嚴謹的基礎學科,對整體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嚴格,小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正處于關鍵的形成時期,在數學課堂中充分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是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二年級數學第一課時“長度單位”時,首先,老師可以問學生常見的長度單位有哪些,讓學生用相關的教具測量物體長度、自己的身高等,再一一教學毫米、厘米和米等長度單位,這時會有學生問:“老師,最大的長度單位是什么呢?最小的長度單位又是什么?”教學中,教師先教會學生基礎的長度單位知識,再教較難的,這樣由深到淺、由易到難,不僅能引發學生的思考,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關教學方法主要講究的特點是有趣、高效和完整。
再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二年級數學第五課時“觀察物體”時,老師可以提前準備不同形狀的幾個物體,如長方體、正方體和球體,讓學生一一觀察,最后總結:“正方體從三個方向觀察都是正方形,球體從三個方向觀察都是圓形,長方體從正面看是長方形,從側面看是正方形,從上面看是正方形。”老師應學會利用這些已有的材料,從現實生活出發,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轉變為新的學習材料。
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前提下,讓學生根據自己一系列的猜想與設想,在科學理論的引導下,運用科學方法對課題進行研討,讓學生親自探索,才能使教學更高效。在這個基礎上,老師應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探究。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二年級數學第四課時“表內乘法”時,因為學生年齡尚小,在計算、背誦和其他方面有缺陷,這時老師要耐心教導。耐心教學是一種愛的重要表現,是老師教育學生過程中成功的重要保障。教學工作是慢工細活,需要春風化雨,需要細節如水流長。對于一個教師而言,耐心更重要,作為現代教育實踐教學方法論的實施者,教師在具體教育實踐教學工作中,要耐心地對待教育教學工作,耐心地對待每一個班的每一位學生。
再如,老師在教學部編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最后一個課時“總復習”時,就可以讓學生自主回顧整本書每個課時所學的知識,老師可以說:“同學們可以把這本書每個課時的知識點回憶一遍,再仔細想想當時我們是如何去學習的。”這樣給學生留出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獨立思考時間,不僅能有效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還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材料,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綜上可知,要有效發掘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就要從多個方面出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巧用多種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空間,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