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耿集中心小學 周艷勤
數學是一門以邏輯推理為主的學科,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圖形是最基本的思維形式,也是學生理解和運用抽象的概念、公式、規律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圖形認知和應用能力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內容。我們知道,在數學學習中有很多問題需要用圖形來解決,所以對于學生來說,對圖形的認識是很重要的一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使用各種圖形。
從定義上來說,我們可以把圖形看作一種符號,而在心理學中,人們對于“圖形”有這樣的解釋:“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人類通過語言文字所創造的具有某種意義的事物。”這說明了對圖形的理解就是對其的認知與應用。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能夠準確認識圖形的實質和特征,并能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1)以圖形為基礎的教學。在數學學習中,學生主要是以圖形的認識為主,而不是單純地將圖形看作一種符號,同時,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對圖形加以理解和掌握,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2)直觀性的教學。在幾何證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一些簡單的構造圖或者具體的實物來加深他們的印象,也可靈活利用多媒體技術,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使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記憶。例如,要想讓學生理解線段的相關概念,首先要從平面的角度入手,然后再從空間的角度入手,從而達到形象思維的目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也是最基本的一個部分。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已有知識獲取新的經驗、概括新的事物之間的聯系是由內部、外部兩部分組成的,而對同一個概念的理解則是由不同的內容相互補充的,因此,在教學的整個活動中,教師應注意把握好“度”的問題,即對圖形的認識既要有量,又要有質。
圖形的認識在數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部分,也是掌握和運用知識的關鍵環節。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通過觀察事物的表面特征,并借助一些感官來對其進行了解,從而獲得信息。因此,圖形就成為一種直觀的、形象的語言符號,它可以幫助人類理解世界的本質屬性,并能用文字表達出各種情感。而在小學階段,圖形就是很好的認知工具,它能使兒童的思維更加靈活,同時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所以說,圖形認識的教學過程,不僅要讓小學生學會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去分析問題,還要讓學生知道如何使用恰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人是社會性動物”,在人的發展歷程中,其具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會學習,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其具備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良好的邏輯推理的結構。最后,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教育,使他們懂得什么是圖形,哪些是文字,怎樣去表達它,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圖形的相關概念。
在現代社會,我們可以發現,圖形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符號之一,在人們的生活中,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并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感受、去記錄,讓他們能夠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兒童成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認識圖形(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圖形的歷史,引入教學: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圖形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第一階段是形成原始符號和原始文字。人類的先輩在創作早期“圖形”時,不局限于完全真實再現自然世界的現象,而是將自己的主觀意向、愿望融入其中。從西漢時代開始,我國發明了造紙術、活字印刷術,于是,各種標志、標記、符號、圖樣相繼產生,圖形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后來,19 世紀,歐洲進行了工業革命,木刻印刷逐漸普及,插圖在廣告、海報領域的使用逐漸增多。
通過圖形的認識教學實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到數學知識的學習與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歸納等多種思維活動,讓他們在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出創新意識。在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讓其自由發表見解,鼓勵其積極發言,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老師設計的問題當中,進而促進自身的發展。另外,教師要多展示一些圖形的相關資料,例如關于三角形的概念以及性質、幾何體的特點等,這樣不僅能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還能鍛煉他們的記憶力。總之,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來實施探究活動。
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圖形知識。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總結出學習平行四邊形和其他平面圖形的特點:(1)直觀性。在圖形的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得出結論,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聯想和想象。(2)形象性。在圖形的認識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出一個具體的概念或現象,能夠用一種特定的方式來理解這個概念或現象。(3)靈活性與應用廣泛性。在圖形的認識教學中,老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
學生在學習完圖形的基礎上,就開始接觸到了圖形的相關知識,那么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圖形呢?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圖形形象和秩序。第一,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教學,如圖片、音樂等。第二,利用圖像的直觀性來輔助教學,如動畫、視頻等。第三,借助實物的直觀性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比如用一些生動的實物或者是動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能調動其視覺的感受力,同時也能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本文所討論的問題是在數學課堂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圖形的相關知識。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和學習,并能夠運用到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當中;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符號來表示一些抽象的概念以及定理,并且還要能靈活使用這些公式,從而幫助學生記憶;最后,通過對圖形的初步認識,也就是對圖形的意義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后,再指導學生去分析、比較、歸納,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這個階段,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使其能夠獨立思考,并能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不能忽視對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提升,應加強課外實踐練習,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鍛煉和發展,進而促進其全面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