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第二中學 溫方成
單元整體教學是以科目知識間的潛在關系為基礎將各個知識點進行整合,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學習過程與目標的有機結合。在初中階段,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狀況是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必要條件。為深入研究單元整體教學的相應策略,文章采用分析法研究教材內容,進而明確初中數學教學的具體策略。
要深入研究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策略,需對教材內容展開分析。筆者以初中數學教材的一次函數章節為例進行探討。原教材對函數內容的安排如下:第一小節為函數與變量、函數的圖像;第二小節為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一次函數與方程。
新課改中,教學主體由教師轉為學生,教學要求也由傳授單一的理論知識轉為培養系統性綜合素質。以一次函數教學為例,筆者在授課前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1)建立函數及其圖像的內在關聯思維。
(2)創建由變量、常量、函數及其表達式組成的邏輯關聯體系,引導學生在數學問題中應用函數解題思維。
(3)引導學生構建自主探究思維,不斷提升自身的思維靈活性以及知識應用能力。
以一次函數為例,教師在講授函數基礎內容時應了解基礎知識的重要性,重視學生構建基礎函數知識體系,為學生后續的函數學習奠定基礎。對于重點基礎知識,教師應反復強調,筆者在函數基礎教學中設立如下重點:(1)了解函數的基本含義;(2)掌握函數常用的表達方式。
要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教師需以學生自身的實際數學水平為基礎。筆者以一次函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難點歸納為以下兩項:(1)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函數;(2)函數的幾何作圖。
學生本位教育思想的出現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成為主體。筆者通過以下幾個教學活動實例,明確單元整體教學的應用策略。
例題:一輛速度為80km/h 的汽車以勻速狀態直行,其總里程為s km,所耗時間為t h。
問題1 :在時間t 不斷增大時,車輛的總里程如何變化?
問題2 :在問題1 中,有哪些量是固定不變的,哪些量是變化的?
問題3 :同學們能參照問題中各類變化或不變的量舉出其他例子嗎?可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研究。
通過情景創設與問題搭配,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自行探究問題間的內在關系,從而加深學生對函數的認識。
例題:若車輛中剩余油量為60L,且中途不加油,則車輛剩余油量y L 隨著車輛總行駛里程數x km 的增加而減少,車輛耗油量為0.2 L/km。
(1)找出y 與x 之間的對應關系,并寫出函數解析式。
(2)確定x 的數值區間。
(3)當車輛行駛里程數為100km 時計算剩余油量。
問題1:在例題中,兩個變量間的關系是如何表述的?
通過問題1 的設問,引導學生探尋兩個變量間的關系,描述自變量與函數間的關系,建立函數解析式。
問題2:是否存在其他的方式表述例題中的函數關系呢?
函數解析式的主要作用是清楚地描述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教師可利用具象化的例題內容解釋抽象化的函數解析式,并帶領學生深入例題情景中,總結出各個變量間的關系,確定函數表達式。
在學習新知識后,勤加練習、反復嘗試是把握知識運用技巧的主要手段。
例題:研究下列函數表達式,畫出圖像,并嘗試總結過程。
(1)y=3+x ;(2)y=4x+1。
此部分教學活動的設計意圖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學習描點作圖,通過手動繪圖深入理解函數表達式的幾何意義,從而為后續深入學習一次函數奠定基礎。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單元整體教學方式可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突出各單元知識的結構性特點,使學生的學習更為輕松高效。文章提出以多個教學活動串聯的方式將單元中的知識點進行分割,形成單獨的教學模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體會到不同知識模塊間的內在關聯性,進而形成一套系統的知識模塊體系,實現由個體到整體的知識體系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