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秦郵實驗小學 曹 梅
小學階段是學生認識新事物的開始,小學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知識難度更高,很多學生的數學成績都不是很理想。因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至關重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讓老師的數學教學和學生的數學學習事半功倍。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還停留在感性階段,抽象思維還未成型,他們對于具象的物體、生動活潑的形式和新奇動人的事物較為敏感。所以,老師需要抓住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進行知識講解,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讓學生喜歡數學學習。本文將從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組織教學和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三方面展開探討。
小學階段,很多數學知識都是數學家對大自然進行仔細觀察總結的結果,所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非常重要。通過觀察實踐,可以增強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能力,便于學生在課堂上接觸新知識。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問題,讓學生去觀察和思考。
比如,老師在講解“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時,課堂上可以帶一些物體讓學生觀察。比如可以帶一些橡皮泥,將其捏成不一樣的形狀,詢問學生:不同形狀物體的體積是否不同?也可以在課前導入時設問:“如何計算一張A4 紙的體積?”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思考,讓學生展開討論,之后老師給出答案,再讓學生思考多種解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讓學生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老師需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借助新穎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領學生走進數學的世界。孔子始終提倡“因材施教”這一教育思想,而在當代,教師更應該積極踐行這種教育思想,根據學生的特點組織教學活動,不僅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重視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一味地依照傳統授課方式組織教學,不僅會導致學生厭煩學習,還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越來越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老師在教學“稅率和利率”這節課時,可以在開課前告訴學生:“今天這節課的內容可是跟家里的存款有關系的。”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課堂導入時展示幾張大型建筑的圖片,提問學生:“這些建筑的建設資金是從哪里來的呢?”自然地引出納稅這個概念,講解完納稅的概念后,老師可以出兩道練習題讓學生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納稅這一概念,之后再用“平時的錢都是存到銀行中,存到銀行的錢會慢慢變多,那么錢是如何變多的呢?”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展開討論,老師順勢引出“銀行利率”這一概念,接著再搭配一部分練習題,鞏固學生的知識掌握。將學生關注的問題穿插在課堂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升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在快樂中輕松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充分激發,讓教學變得容易,讓學習也變得輕松。
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是數學教學的關鍵內容,擁有數學意識的同學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更能夠收獲快樂,發現數學知識中蘊含的奧秘。當學生發現一些神奇的東西時,往往會對其產生濃濃的探索興趣,所以,老師在上課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比如,在“圓柱的認識”中,老師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談一談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圓柱。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事物制作一個圓柱,自主探究圓柱的特征,然后讓學生準備一支筆,在筆上粘一張長方形的紙,讓學生握住筆后旋轉,觀察旋轉時紙片的狀態。很明顯,紙片旋轉后變成一個圓柱體,學生通過實踐知道了長方形繞一邊旋轉后形成了圓柱。
綜上所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對學生的培養應該更加注重興趣的激發。通過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能力、根據學生心理特點組織教學和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三個方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并在課堂上設置一些懸疑問題,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再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常識和常見的事物使課堂上的數學與生活中的數學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讓學生喜歡上數學學習,愛上數學這個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