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市曲塘鎮中心小學 王 梅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具有典型的抽象性特征,而小學生又處于形象思維占主導的年齡階段,因此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極易遇到障礙與困難,影響整體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對此,教師應科學合理地引入在線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巧妙地把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相融合,促進學生活躍思維,從而開展深層次的數學學習。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升課前預習的重視程度,有機融合在線課程,搜集一些網絡和教輔資料,將新課內容以微視頻形式呈現出來,內含文字、圖片等信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化,降低學習難度,推動課堂教學順暢開展。
比如,在開展“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時,針對預習環節,教師可拍攝一組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與正方體實物圖片,制作成一個微視頻,并挑選鞋盒與魔方兩個實物展示空間結構,由實物分別抽象成長方體與正方體,清晰標出6 個面、8 個頂點和12 條棱,對照各邊與對應邊的長度,呈現棱長的規律。制作好微視頻后,教師把視頻上傳至共享平臺或者分享至班級微信內,要求學生在家長的輔助下使用電腦或手機下載觀看,預習新課內容。
課中學習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陣地,小學數學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可與在線課堂積極融合,轉變知識呈現形式,教學模式顯得靈活多變,為機械沉悶的數學課堂注入更多活力與生機,引發小學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激情,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使他們高效學習。
以“平移、旋轉”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操作“俄羅斯方塊”的游戲,由大屏幕展示游戲狀況,讓學生直觀看到物體的平移與旋轉,使其產生躍躍欲試的心理。接著,教師要求學生自由組隊,兩人一組,通過“剪子、包袱、錘”游戲確定先后順序,自主控制方塊的平移和旋轉,擺放完整1 行用時最短的為獲勝者,由兩個勝者再對抗,最終決出冠軍。在游戲過程中,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物品平移和旋轉的規律,借助游戲這一在線課程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以此增強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感受圖形的變化美。
為幫助學生做好后續數學學習的鋪墊,教師可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進行課外延伸教學,并與在線課程相融合,適當拓展教學范圍,為他們提供廣闊的數學學習空間,使其鞏固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例如,在“正比例與反比例”的教學實踐中,對于正比例,教師可利用在線課程中有關汽車行駛的視頻,引領學生觀察速度、時間與路程數據的變化,使其發現在速度一定的情況下,汽車行駛時間越久,路程就越遠,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和意義,即一種量變大或變小,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大或變小。在認識反比例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設備在線播放視頻《財主和帽子的故事》,設置問題:為什么同一匹布,裁縫說做1 頂帽子可以,2 頂、3 頂、4 頂、5 頂……10頂都可以?學生觀看完后共同討論和研究,發現每頂帽子的用布×頂數=總布,由于布匹總量不變,所以做的帽子越多,每頂帽子就越小,輔助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隨著在線課程的出現,小學數學教師可將課后作業與在線課程融為一體,要求學生在家長的輔助下在線完成作業,利用統計軟件批改,統計正確率、易錯點,隨后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分析原因和糾正,明確下一步的教學計劃。
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的教學中,本單元內容是建立在學生理解和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基礎之上的,主要講述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兩種常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一些組合圖形面積的算法,對學生的空間與能力要求均較高。當學習本單元知識之后,教師可布置一定數量的在線作業,除有關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之外,還要復習學習過的圖形,將新舊知識整合在一起,幾種常見題型均要有所涉及,考查學生對各種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掌握情況,要求他們在家長的輔助下借助電腦或手機采用線上答題的方式完成作業,隨后教師線上批改,突破以往紙質作業的局限性,優化整個作業流程。
總之,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思路,將新課程理念與數學教學深度融合,全面貫徹到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作業等各個方面,為小學生帶來更為優質的學習資源,增強指導力度,提高他們的數學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