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靖江市濱江學校 夏錫貴
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重要工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提升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并且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發展邏輯思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備課,有效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有限,在學習數學的時候可能會出現思維混亂的現象,而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訓練和發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色彩鮮明的課件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色彩鮮明的思維導圖,為學生構建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融入數學學習中。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為例,在備課環節,教師首先要設計這章節的思維導圖,以思維導圖來開展有條理的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思維導圖:學生整體把握這章節的教學內容。當學生看到課堂活動還有游戲、討論環節的時候就會比較興奮,主動融入教師的教學中,期待教師的“驚喜”。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會非常主動,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幫助教師梳理教學思路,理順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脈絡,更大程度上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繪制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思維導圖。隨后,教師根據學生的想法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在原有思維結構基礎上重新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并完善思維導圖。當學生完善思維導圖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題目,讓學生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實際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如:“①長方形的長是7米,寬是3米,周長是( )米;②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6厘米,它的周長是( )厘米。”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味地講解,小學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效果。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對教師的恐懼,促使學生主動融入數學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巧妙地應用思維導圖教學,為小學生構建輕松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教學。
例如,教師在黑板上畫思維導圖的時候,可以尋找契機和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如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擴大3倍,周長是不是也擴大3倍?”從而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了解學生的解題思維,之后,教師再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讓學生在思維導圖中發現數學的魅力。這強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有助于教師更加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發展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結合數學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更加有趣的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