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和縣稅鎮小學 李曉艷
小學數學課堂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一門主要學科,在教學資源開發的背景下,數學教師應該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緊跟時代的腳步,通過各種可行的教學方法,建立高效的數學課堂。開創科學的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更好地完成課程教學任務,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果。
在讓學生自主學習這一方面,親自實踐和自主探究能夠使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的含義,并印象深刻。在自主學習式的課堂情境中,教師不再是講述者,而是引導者,課堂主體變成了學生,讓學生親自實踐,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通過自己的探究來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五年級上冊“包裝盒——長方體和正方體”一章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由組內同學互相合作,運用橡皮泥、小棒等教具,自己組裝長方體與正方體,再通過觀察與組內討論,自主總結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點,并且聯系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關知識,推導長方體與正方體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最后由老師進行證實與歸納,解決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小學生正處在培養抽象思維的階段,對直接灌輸的公式和概念印象不深,也容易遺忘。通過這種趣味性的課堂情境,學生會進一步地理解立體圖形,并且加深對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的掌握。這樣不僅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也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
為了使學生愛上學習和數學,數學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來代替沉悶的課堂,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才能增加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建立一個寓教于樂的情境課堂,將生活、學習與游戲情境相結合,以增加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與趣味性,吸引學生學習,提高興趣。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文具店的教學情境,自己扮演店主,讓學生模擬購物情景,并且依據銷售文具的不同類型,結合實際,搭配折扣、滿減等方式,進行各種計算訓練。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有效地掌握并能夠運用折扣、售價、利潤等知識點,在生活中也受益良多。
小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他們會經常聯想到周圍的事物。但相對而言,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思路較為片面。對于很多數學知識,學生往往充滿好奇心,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聯想與推理式的課堂情境,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加強學生對因果關系的認知,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數學內容。
如在講授經濟問題時,教師可以先拋磚引玉,引用學生都比較熟悉的“雙十一購物節”,讓學生假設自己是商店老板,思考將用何種方式提升購物節的營業額。如學生提到打折以增加購買量,教師可以提問:“可以無限打折嗎?”“有沒有不降低利潤還能促銷的方式?”讓學生推理出“店主可以事先提價,再打折”。這樣使數學學習更具有生活化氣息,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
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連貫性,知識點之間往往存在互相聯系的知識脈絡。在學習一個新知識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與舊知識相關的情境,從舊知識中引入新知識,并設置問題來引起學生的注意。
例如,五年級上冊在教學“比”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先從除法的意義和分數的意義講起,讓學生回憶除法與分數的性質,再引入新知識,讓學生討論三個知識點的內在聯系、相似點和區分點。這樣在新舊知識的連接處突出了變化和新意,由除法和分數引出“比”,為理解“比”這一概念做好鋪墊。
綜上所述,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積極思考,多多實踐,但在情境的應用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合理的課堂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教師應該科學化地創設課堂情境,積極優化教學模式,與時俱進,提升數學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