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舟曲縣曲告納鎮大年藏族小學 高小平
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成長環境、學習能力、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方法等都有所區別,因此,其學習水平和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分層教學法則具有顯著的針對性教學特點,能保證每個學習層次的學生學習到其需要的知識內容,進而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升自身的數學水平。
為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材內容來制訂合理的分層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課堂知識的難易程度、學生的學習水平等來規劃教學目標,并采用“以生為本”的原則來展開課堂教學。
如在《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課教學時,在上課前,教師就要先大致了解學生的數學水平,可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平時課堂表現以及教材內容等來確定教學目標。在上課時,教師先給學生呈現一些100以內的簡單的加減法習題,如55+35=、26-13=、36+64=等。這對學生來講非常容易,可以很快地給出答案。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列出一些連加連減的算式,如36+23+12=、46-21-13=等,在引導學生做完這些練習后,教師也可給出一些混合加減法算式,如13+36-12=、15+36-40=等,逐步將課堂內容以分層遞進的形式導入。同時,為促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教師也可結合分層教學目標來提出不同的要求,如100以內的加減法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連加連減盡量掌握,混合加減法可進行了解,逐步掌握,以此來落實分層教學法的目標和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材內容來制訂合理的分層教學目標,能從實際上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合理的分層教學,可先根據學習水平將學生正確分層,然后結合分層目標來展開積極有效的教學,并提出大致的學習要求,以此促使班級學生能夠整體進步。
如在《兩位數乘兩位數》一課的教學中,在課前,教師先制訂好分層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將學生正確分層,如可將班級學生分為優等生A組、中等生B組和學困生C組。在上課時,教師先從教學目標出發,有次序地給學生導入課堂內容,如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兩位數乘兩位數進位,如何有效地總結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特點等。同時,在講解課堂內容時,教師要注意結合一些算式來讓學生計算和學習。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也可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如要求C組學生學習和掌握兩位數的乘法,要求B組學生掌握兩位數乘法的進位計算方法,要求A組學生在B組和C組的基礎上對兩位數的乘法進行總結,教師也可予以補充,以此來完善學生的知識框架。
布置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分層的形式來布置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數學水平來完成相應的作業,這既能起到鞏固基礎知識的作用,也能提升學生的知識認知。
如在《統計》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講述教材知識的基礎上給出一些數據,如某班的數學成績、某個時刻上地鐵的人數等,以此來讓學生形成深刻的理解。在學生對課堂內容有了全面的認識后,教師可給不同小組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如讓學困生來分別統計語文、數學等學科的成績;要求優等生將語文、數學和英語學科的成績統計到一張圖上等。同時,為提高學生的統計效率,教師也要注意對其作業進行批評指正,對于學困生要以鼓勵和支持為主,增強其學習信心;對優等生要以延伸學習為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布置分層作業,并及時批改指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效果。
綜上,分層教學法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也滿足當前的素質教育要求。對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針對分層教學法作更進一步的研究,引導學生高效地完成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在促使學生不斷進步的同時提升其數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