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天補小學 沈 亞
隨著教育的現代化發展,課堂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模式,比如案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以及探究教學法等。小學階段的學生較為活潑,如果教師能夠合理利用學生的表現欲,將其與教學活動相融合,將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嘗試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運用分享式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率。
在進行分享式教學之前,讓學生預習本節課所要教學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在充分了解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之后,才能夠清晰、有條理地傳達自己想要分享的知識點,做到胸有成竹。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重視課前預習在分享式教學中的重要地位,積極探索課前預習的各種模式,幫助學生為之后的分享打下基礎。
例如,筆者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課《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章節的時候,提前給學生布置了課前預習的任務,并且要求學生將自己在課前預習中的收獲與疑問等記錄在預習卡片上。在實踐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在卡片上寫下了自己預習的知識框架,甚至很細致地畫了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圖示,在旁邊加了批注,認真講解了二者的特點和區別,并且在卡片的最后部分寫下了自己預習到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特點以及各自的運用方法和容易錯漏的地方。之后筆者將學生的知識卡片收集起來統一展示,學生也可以互相進行知識卡片的交換學習,如果對于知識卡片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能夠請教卡片的撰寫者。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分享欲,而且能夠以分享的方式激勵學生認真地完成課前預習。
在學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識儲備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群策群力。在已經掌握課堂所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翻轉課堂”的實踐,讓學生不僅能夠自己掌握教師教學的知識,也能夠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其他的學生,共同進步。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翻轉課堂”的實踐,為學生創造分享知識和探究的機會,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筆者在四年級下學期期末的時候,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且布置了小組作業,為每個小組都分了一個教學章節,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這個章節來制作簡易的教案,進行一次“翻轉課堂”,為其他學生講解自己的學習收獲、經驗教訓以及問題。學生的教案應當包括但不限于學生根據教師平時講授的課程制作的知識框架、擴展運用、自己小組的成員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最后是如何解決的等。每個小組的成員要一起制作教案,并且可以自行選擇是輪流講解還是派出一個代表講解。這個活動并不是要求學生能夠真正地像教師一樣進行課堂講解,而是更類似于一個小組同學共同參與的學習討論匯報。小組成員能夠在這個備課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和同一組的成員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并且一起交流探討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小組群策群力,共同解決,既能夠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也能夠讓學生學習其他學生的優秀學習經驗,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真正讓分享式課堂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可以活用“翻轉課堂”的模式來進行分享式教學,在小組合作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知識的分享以及梳理,鍛煉學生的小組合作協調能力,培育學生積極探究分享的核心素養,為學生之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不僅應當好好地利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而且應當學會積極地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善于利用分享式教學的優勢。通過重視學生的預習環節以及小組分享經驗、探究學習知識等途徑,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培育樂于探究、善于溝通協作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