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中心小學 陳 林
由于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能力、性格特點等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于數學這門思維嚴謹、知識多變的學科,在接受程度上必然會存在高低之分。有些學生數感較強,在數學學習中如魚得水,也有的學生反應較慢,遲遲不能掌握知識要點。考慮到小學生學情的不同,如果教師從中庸的角度開展平均化教學,很容易出現學優生“吃不飽”、學差生“吃不動”的尷尬場面。因此,開展分層異步教學模式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意義重大。本文從備課分層、教學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四個角度進行分析,淺談分層異步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實施策略。
教師想要用好分層異步教學模式,必須要先進行良好的規劃。在備課階段,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調整多元化的教學內容,為每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量身定制學習方案,讓學生確定自己接下來應當向什么樣的學習目標努力。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整數”的教學為例,在備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由低到高將教學目標分成以下幾個層次:(1)讓學生透徹理解、熟練掌握小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檢驗方法,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領域會應用到小數乘法。這是最基本的教學層次,要求全體學生都能完成這個學習要求。(2)熟練應用小數與整數相乘的算理,并能準確解答計算題與應用題。該教學層次需要學優生和中等生盡力掌握,如果學差生能力有限,可以先追求計算題的準確度,再逐漸熟悉應用題的解析方法。(3)拓展練習,實現知識內容的遷移類推。拓展練習的題目應當有一定難度,針對有能力實現拔高、提升的學生可以實現知識類推,鍛煉發散思維能力。由此,從備課環節的三個層次,確定循序漸進的教學思路,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在明確的道路中平穩進步。
數學課堂是應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主要“戰場”,教師需要將前期準備有條不紊地展示出來,有效地應用到教學實踐當中。如果提前規劃好課堂教學的層次,那么教師就可以根據問題的難度來選擇合適的人回答。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為例,對于數學學差生,教師的課堂教學問題可以為“25×4=?12×5=?81÷9=?”等簡單的運算題,對于數學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布置“32×47=?16×52=?64÷25=?”等運算題,讓學生在黑板上嘗試進行筆算。對于學優生,課堂教學的內容需要達到思維拓展的層次,采用應用題教學比較適宜。比如:某家超市開展了面包促銷活動,每個面包賣3.5元,買三贈一,如果小芳想要買30個面包,那么請問她至少需要花費多少錢?這三個問題難度不一,針對不同學情的小學生精心設計。教師在為學生布置適宜的學習問題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對高層次題目的解答思路有所了解,以避免學生局限在低層次的學習框架之中。
除了備課與授課以外,小學生需要在復習環節鞏固學習成果。教師應當讓作業內容更具有彈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來自由選擇。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小數加法和減法”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作業環節設置分數、調整題量,將課后作業固定為10分。比如:說一說小數的性質是什么。這屬于簡單的概念題,分值為1分。9.3+6.98=?24+9.7=?這屬于比較復雜的計算題,分值為2分。一根鐵絲長6.45米,剪下其中長為1.71米的一段,剩下的一段比剪下的那段長多少米?這道題需要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思考,分值為5分。教師每天為學生提供類似以上例題的作業內容,要求學生任選題目,完成10分的分值即可,那么數學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概念題、計算題,雖然做的作業量較多,但有效夯實了數學基礎,而數學能力優秀的學生只需要做兩道應用題即可,既減輕了學優生的數學學習壓力,也達到了思維訓練的效果。
在教學之后,不僅學生要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也要回顧教學過程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需要通過教學評價環節進行總結。每當一個單元的教學告一段落,教師都可以抽出一些課堂時間與學生相互交流,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等方式談一談彼此的成長收獲。比如,教師評價某個學優生,提及該生思維敏捷,能迅速找到習題的突破口,這是學生的優點,值得大家表揚、學習,隨后再指出該生在做分數綜合運算時經常忘記將最后的結果約分成最簡形式,應當在這方面做好檢查。以此類推,一針見血地為每名學生找出提高自己數學能力的突破口。
總之 ,通過備課分層,可以為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規劃好學習目標。四種分層異步教學實施策略環環相扣、互助互補,從數學思維、學習習慣、課后練習等多元化角度全面覆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效幫助小學生突破學習障礙,提高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