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奕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讓信息網絡化工作格局成為常態,這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近年來,常州西藏民族中學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紐帶、以“和美”教育體系為載體,以建黨100 周年、民族教育改革為契機,積極探索教育信息化的新途徑、新理念。
常州西藏民族中學借助網絡平臺,創新實踐學生道德楷模涌現的網絡途徑,通過網絡推薦、評比、宣傳,為立德樹人的目標打下扎實的基礎。
一是網絡推薦。改變以往自下而上、層層組織動員的方式,學校利用網絡覆蓋面廣、操作性強的特點,本著“不求高大全,而求真善美”的原則,在校園網上開專欄,開展以“發現身邊的美”為主題的學校道德楷模尋找活動,發動全校師生發現和推薦身邊的道德楷模。鑒于學生利用網絡時機的特殊性,學校號召學生利用日常信息網絡課程和周末開展推薦工作。
二是網絡評比。經過兩個多月的時間,通過組織推薦、他人舉薦、個人自薦等形式,一批學生模范被推選出來。學校組織專題活動,利用網絡,以微文、微圖、微視頻的形式進行投票。按照“思想素質高、個人品行優、各類表現突出”等標準,學生評選出“自強不息、誠實守信、志愿奉獻、勇敢正義、孝老愛親”五個類型的道德楷模人選。學校積極向市相關部門舉薦,其中多人獲得市優秀團員或優秀志愿者稱號。
三是網絡宣傳。學校利用網絡,采取“青春勵志講壇”“青春勵志故事會”“青春勵志思辨會”“青春勵志微訪談”等活動方式,進行道德楷模事跡宣傳教育,通過微信、抖音等手段進行直播互動和宣傳推廣,充分發揮網絡優勢,以身邊的榜樣激勵青年學子。
在線學習教育形式新穎、使用便捷,打破教學的時空局限,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對此,學校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
一是硬件跟得上。學校多方籌措資金,及時提升基礎教學設施,先后購置多套具有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特點的智慧教育教學設備,為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硬件保障。從近期規劃講,每個教室都將配置多媒體交互設備,逐步建成能夠完成學生學習行為數據采集和分析的智慧教室。
二是方法有新意。首先,學校要求各學科教師認真學習“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上的網絡課程,學習重難點講解方法、知識點的切入等,掌握名師講課的方法和節奏。其次,學校探索開展團隊活動,適時組織學生學習網絡課程,補充課堂知識點。最后,學校階段性開展“我心中最愛的網絡課程”評選活動,評選出的對象將作為教師教學的典范,激勵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三是課程有特色。結合西藏學業水平考試政策的新變化,學校聘請常州市專業教師,從國家課程設置調整的方向出發,結合藏族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特征以及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重點進行科學素養類、勞動實踐類、體育藝術類、傳統文化類等特色網絡課程的開發。藏族學生放假返藏期間,這些網絡課程就是他們學習的重要工具。
常州西藏民族中學加強網絡技術在現代學校管理中的應用,加強對大數據的處理應用和分析,推進校園網站、信息化辦公系統的整合。
一是校園生活直播化。學校創建智慧校園平臺,構筑校級、年級、班級、導師四個層次的微信互動群,便于合作、交流和解決問題;根據校領導、教師、學生的不同視角,構建可視化的網絡校園直播平臺,反映不同對象在不同場所、不同時間的動態,讓遠在西藏的家長隨時可以參與到學生的學校生活中;學生可以戴上VR 眼鏡“走”遍西藏,隨時感受美麗的家鄉,緩解思鄉之情。教育有了網絡手段的加持,實現家庭、學校共同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二是宣傳網絡多元化。宣傳內容上,學校利用官網、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德育模塊”及時推送有關黨史、黨的創新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內容;宣傳形式上,圖片、短視頻等直接展示常藏學子積極向上、敢于拼搏的精神;宣傳頻率上,利用網絡傳播具有即時性的特點,學校做到日更新、周更換,努力提升宣傳的時效性。
三是后勤保障智能化。學校在主要公共服務區域配置公用信息終端,完善智能卡系統,實現智能安防系統覆蓋學校主要場所,可實現校園視頻監控、入侵報警、緊急呼叫求助報警、電子巡更、學生出入控制、訪客管理、消防報警、緊急廣播與疏散等一體化建設。安防系統與區域行政部門數據同步,與當地公安部門安全防范系統互聯互通,推進學校智能化安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