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東津實驗中學 黃建忠
問題導學法并不是簡單的提問,而是有目的地利用問題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以此輔助學生學習。教師應當結合生活教學、分層教學等先進的教學理念,對問題導學的實際應用方法進行拓展探索,以此提升問題導學法的應用有效性與應用價值。
教師應當重視課堂導入環節的價值,應用問題導學理念,設計面向整個課時的引導性問題,讓學生能夠帶著疑問與目的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以《一次函數》的教學為例,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提問:(1)正比例函數與一次函數的具體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2)需要哪些條件才能寫出一次函數表達式?這兩個問題難度中等,大部分上課認真聽講的學生都能夠回答出來。如一位學生很快舉手:二者都是兩個變量x與y的關系式,其內容都包括定義域、值域、表達式等,且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的特殊形式。教師可以將學生回答的內容逐條寫在黑板上,以此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隨后,教師再展示辨析性題目,以此引導學生對概念等內容進行辨析與理解。教師可以基于教學目標設計引導性問題,使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進行學習。
自主學習活動是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教學活動之一,也是課堂中較難達到預期設計效果的教學活動。教師應當立足于自主學習活動,為學生設計具有一定啟發性與引導性的問題,以此輔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與交流。
以《一次函數圖像的應用》為例,題干為:摩托車油箱最多裝10升油,且每行駛100km 需耗油2 升。在給出題干信息后,教師先提問:根據題干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學生一時無語,少部分學生回答:可以設計“油箱剩余油量與已行駛路程之間關系”的問題。在大部分學生依舊茫然的情況下,教師再展示以下問題:(1)作圖;(2)寫出函數關系式。讓學生思考并表述該如何解答上述問題。在明確問題的指引下,大部分學生能夠依據油量與路程的關系,確定(0,10)和(500,0)兩個坐標點,然后畫出圖像,寫出表達式。在學生自主完成基于題目作圖的任務后,教師再展示問題:(3)行駛150km 后,油箱還剩多少油?要求學生先自主解答完這個問題,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這一問題的實質考查內容,并推理出其他可能的題型。在教師的引導與圖像的輔助下,能力較強的小組很快便可以得出結論。
在數學教學中,概念的教學既是基礎,同時也是重點。教師在概念教學環節應當設計分層引導問題,以問題對學生進行層遞式引導,以此輔助學生應用邏輯性的思維對數學概念知識進行深入理解。
以《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嗎》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簡單的實踐性問題。具體為:選擇“3,4,5;5,12,13……”中的一組數,畫出三角形,并判斷其是否為直角三角形。學生實踐后得出結論:上述各組數畫成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教師再提出問題:這些數字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且其特征與直角三角形的性質有什么聯系?面對教師的這一問題,學生并沒有具體的思路,而是嘗試以找規律的方式對各組數字進行探究,比如探究“3,4,5”之間的遞增關系是否在其他數組中適用。在一分鐘的自主思考后,教師提示學生應用教材中計算的方式驗證數組是否符合勾股定理,學生嘗試之后確定了數組的特點。教師再提問:從圖形的角度思考并實踐,看看你們能夠探究出哪些定理?之后,教師讓學生畫圖實踐。教師設計難度逐層遞升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以逐步深入的方式學習數學概念。
綜上所述,問題導學法不僅是一種推動教學進程的手段,還是教師引導全體學生綜合發展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應用問題導學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設計不同的導學問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以此達到提升問題設置效果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