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實驗小學 達 麗
教師應從教學需求出發,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也可以在課堂中設計操作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和生活密切相關,感悟到數學的魅力,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輕松和快樂。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師生配合是否默契,都會影響教學效果,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趣味化的導入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精心設計一些有趣的生活場景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玩游戲、講故事等,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以快樂的狀態輕松地進入數學學習中,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教學《正比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變量和定量間的關系,教師通過兒歌《數青蛙》來導入課程: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在學生興致勃勃的朗誦中,教師提出:“這首兒歌中什么變了?”學生說:“青蛙的數量變了,嘴巴、眼睛和腿的數量都變了。”教師問:“它們是怎么變化的呢?”學生答:“青蛙每增加一只,嘴巴、眼睛和腿的數量也都相應增加。”教師接著問:“那你發現什么沒變嗎?”學生經過交流后發現:一只青蛙始終都是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只是青蛙數量變化,其他數量也隨之變化。通過教師的巧妙導入,將課堂中的重點知識形象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更容易掌握知識。
上述案例,趣味性導入改變了數學課堂枯燥單調的模式,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更容易接受新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氛圍更加輕松。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習不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更需要動手操作、動嘴表達、動腦思考,通過多種感官協調工作,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手腦并用,培養學生的技能,拓展學生思維發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設計操作環節,引入學具、教具等,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也可以將動手操作和小組競賽相結合,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教師準備了一個大轉盤,平均分成四份,分別涂上紅、黃、綠、藍四種顏色,分別代表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參與獎,教師讓學生輪流上臺轉動轉盤,每位學生都有獲獎的機會,教師問學生:“你們獲得這四個獎項的可能性相等嗎?”學生都說相等。教師再讓學生將轉盤任意涂成四種顏色并繼續抽獎,提問:“現在你們中獎的幾率相同嗎?”這次學生都說不相同,原因是:圓心角越大,獲獎幾率越大,反之亦然。
上述案例,通過學生親自操作,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最大程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率。
由于學生長期處于緊張的學習氛圍中,很容易被幽默的詞語吸引,教師只要做出學生生活中熟知的幽默動作,說出一兩句幽默的臺詞,學生都會哈哈大笑,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引導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
例如,在教學《雞兔同籠》時:雞兔同籠,有84 個頭,190 條腿,求雞、兔分別是多少只?學生動筆開始算,但是都無從下手,小聲提出“要是雞和兔的腿數一樣就好了”,這時教師說:“請兔子全都提起前腿站好。”學生哈哈大笑。“現在可以計算84 個頭有多少條腿了吧?”學生很快答出“168 條腿”。教師繼續問:“那少了的22 條腿呢?”學生大笑“都站著呢”,這樣就可以計算出22 條腿一共是11 只兔子,用84 個頭減去11 只兔子得出有73 只雞。
上述案例,教師通過幽默的語言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題目含義,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教師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任務,使數學課堂更加精彩!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多種途徑和策略實施生活化教學,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學到了知識,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上的學習氛圍也更加輕松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