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區教育委員會會計核算中心 趙 妍
事業單位是社會服務組織,由我國政府設立,用于提供公共服務以及推進基礎建設等內容,為了保證事業單位的穩定運行,應在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中落實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各項實際要求,避免發生國有資產浪費、流失等問題。在事業單位的日常管理中,將固定資產管理作為核心的內容,致力于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強化事業單位的綜合競爭力。
我國事業單位作為公共服務機構之一,在國家治理體系愈發完善的現代社會背景下,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管理能力是必然的發展和探索方向,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保證事業單位物質基礎的關鍵。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內容主要是要實現各方面工作的協調配合,優化資源配置,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資產的利用率,維護固定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貫穿到各個環節中,實現管理全過程覆蓋固定資產的預算編制、計劃采購、登記入賬、驗收入庫、領用、保養維護、處置等。事業單位開展業務活動等均離不開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通過加強對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能夠優化資源結構,提高資源配置的合理性,保證良好的固定資產使用效率,避免發生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浪費問題。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模式進行優化,將國有資產的效能充分發揮出來,明晰產權,合理配置資源,規范處置資產,實現有序、規范、高效的固定資產管理目標[1]。
分析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現狀可以發現,其中存在著固定資產管理意識不足的普遍問題,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事業單位忽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將固定資產歸納到財務部門,負責管理資金、物品等,沒有單獨設置起獨立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出現了固定資產管理混亂、缺少固定資產管理專業人才的問題,各部門之間針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職責劃分不明確,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固定資產流失、閑置等問題,部門和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不足,嚴重降低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利用率。在事業單位內,對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管理意識缺失,固定資產管理的體系建設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普遍問題,常常是照抄照搬相關的管理制度,導致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表面,實際的可操作價值不足,監管措施缺失,監管機制有待完善[2]。
目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采用了會計賬和資產賬雙賬管理的方法。其中會計賬只核算資產的類型和金額,資產賬比較詳細記錄資產購入的日期、單價、金額、類型等多方面的情況。但各賬套本身存在不規范、核算水平低的問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制度沒有嚴格落實到位。原本符合固定資產認定標準的資產被忽視,導致事業單位賬面上的固定資產核算準確性降低,出現了多計、少計、賬目和實際不符的問題。報廢的固定資產難以報廢核銷,賬務信息準確性不足,存在嚴重失真的問題,甚至有些單位自成立以來的固定資產,經過多年仍舊存在于賬面上遲遲沒有報廢核銷[3]。另外,會計賬與資產賬相脫離,導致資產入賬不同步,出現賬賬不符的現象[4]。
對于固定資產的處置,要按照明確的規定,保證在合理范圍內采用合理的方式處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按照固定資產的處理程序、權限等規定的要求,合法合規地處置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5]。目前事業單位處置固定資產過程中不合理、不合規的現象時有發生,超權限處置、越級處置、超權處置等問題,導致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價值受到了損失或發生流失的現象,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會出現違法亂紀的行為。
首先要從意識層面著手,強化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意識,使其樹立起對固定資產管理重要性的明確認知。事業單位領導應發揮出帶頭指導的作用,強化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正確認知,定期組織和開展相關的培訓實踐活動,組織人員學習有關固定資產的相關政策、準則、制度等內容,提高人員固定資產管理的意識,強化專業能力,實現全員參與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對不同人員的職責范圍進行明確的劃分,真正實現責任落實到個人,做好人員分工之后,對于每項固定資產都要建立起完整的標識體系,采取固定資產編號的方式進行記錄工作,明確人員對固定資產的管理責任。在考核機制中納入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和成績,督促人員能夠明確自身的崗位職責,強化責任意識,不斷地提升自我,向著綜合型管理人才的方向積極學習和發展,增強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綜合水平[6]。
資產核算中的相關信息是將固定資產基本信息完整、真實反映出來的重要途徑,強化資產核算的質量,避免出現賬外資產問題。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資產制度,加強對固定資產會計核算工作的落實,根據制度標準規范要求,及時做好核銷入賬工作,對于調撥配發的固定資產應做好記錄,避免發生多記、漏記等問題,提高賬務處理工作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定期進行賬務核對,設立起固定資產總賬、明細賬、臺賬等,保證賬目和實際之間相符,避免出現賬面信息和實際信息偏差問題。每月固定做好計提折舊工作,隨著時間推移,將固定資產價值的消耗情況全面、真實地反映出來,對于固定資產的價值進行準確的評估,避免出現資產價值虛減、虛增的問題。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應保證以合理、合法、合規為原則對固定資產進行處置,按照有關規定,處置固定資產時要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杜絕人為擅自處置資產的情況,特別是違法亂紀的行為要嚴格控制。毀損報廢的固定資產處置中,按規定的處置范圍、處置程序、處置權限等合理、合法、合規的處置固定資產[7]。需要上報給上級部門進行處置的,則需要按照層層審批的規范程序,根據批復處置固定資產,參考賬務系統的賬面價值對固定資產的價值進行處置,也可以邀請第三方機構評估固定資產,特別是具有較強專業性的固定資產,要由專家來進行多方面的評估工作,準確評估固定資產的價值、功能等,最終構成處置意見。保證處置意見的合理性,避免固定資產價值發生流失或被損害的問題,處置固定資產所得的資金應按照規范要求上繳給上級部門單位。杜絕私自留存固定資產處置資金的情況,提高固定資產處置的規范性,保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處理工作的規范、合理進行[8]。
事業單位應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為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據和支持,明確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任務和最終目標,在人員管理中合理分配管理任務。建立起完善的獎懲制度,實現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和員工考核、薪酬之間的相互關聯,定期做好固定資產盤點工作,及時將未入賬的固定資產賬目做好入賬,增加單位內部各部門人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保證賬實相符、賬賬相符。強化內外部的監督管理,提高內部審計水平,檢查固定資產的配置、使用情況,合理處置固定資產,當出現問題時要及時提出并糾正,實現全面覆蓋的內部監管工作。對于固定資產要盡最大限度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靈活運用固定的閑置資產,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避免盲目重復的購買不必要的資產,節約財政成本投入,提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利用率[9]。
綜上所述,我國的現代化社會建設進程逐步推進,近些年事業單位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挑戰,事業單位要在固定資產管理中改進其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效果,以達到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預期目標。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落實到實際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要改變現狀問題,提高事業單位管理水平和發展競爭力,為社會的穩定、高效運轉提供切實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