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實驗小學 張淑蓉
如今的教育環境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較為關注學生的做題能力。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在座位上不能集中注意力,機械性地接受知識。學生的思想固化,對語文中的事物發展及作者的情感發展沒有十分明確的了解,對教師講解的內容也沒有過多的興趣,使課堂教學的效率較低。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壓力較大,在教學時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向學生講述理論知識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關注較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的內容與實際的生活有些脫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抵觸的心理。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這是由于自身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重點產生了一定的偏差,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少新的語文學習體驗,這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對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來講,教案是十分重要的準備工作。但是課堂是有著無限可能性的,學生的思維方式也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總是按照編寫的教案進行發展的,這就導致了教案和課堂的實際情況沒有辦法進行統一整合。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都是受過專業的培訓,對教案的編寫也是十分詳盡,對教學的內容也都是充滿著包涵性的。這樣的詳盡教案下會出現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教師會完全按著教案的內容進行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學生的思想內容并沒有多關注,沒有給學生留下自主發揮的思想創作時間;二是教案的內容并沒有完整地實施,很大的情況是由于教師所編寫的教案過于詳盡,而后對整堂課的節奏把握并不是很到位,一節課的時間并不能把內容講解完全,這種情況時常會導致學生掌握不了課堂的主題內容。最終出現的結果就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的目標與教案的理想預期教學結果發生了偏離。以上出現的兩種教學結果都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要明確的是,固定的模板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十分不利,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十分不利。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要想學好語文,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語文涉及范圍較廣,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要帶領學生不斷積累。但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采用“灌輸式”的方式向學生傳遞知識,內容局限于課堂。但是,語文的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堂,教師要打破空間以及時間的限制,實現語文課內外的自主學習以及自主實踐。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將校園內外的知識融進課堂,使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融合,使語文變得更加靈活。信息技術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融入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也向學生傳遞出正確的價值導向,傳遞正確的人生導向。同時,還可以對學生講述中國的傳統人文精神,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此外,對一些課文的教學,教師還可以上網下載資源,學習一些優秀的授課方式及授課模式,給學生講述一些拓展性的知識,讓學生從中汲取較好的學習內容和思想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對教學內容有一個明確的認知,明確教什么、講什么,要符合學生的發展狀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三月桃花水》這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文章進行朗讀,讓學生找到文章中那些描寫桃花水的優美語句。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網上找到一些關于三月桃花水的圖片,找到網上的一些文章朗讀視頻和音頻,向學生展現出優美的情境。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找到與課本教學內容相符合的課外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講述,不僅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同時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體系和精神世界,讓學生明白語文的學習也是十分有趣的,激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相比傳統的“灌輸式”課堂,互動式的教學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互動式教學是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對文章的結構進行一步步的分析,找到文章中的重點內容,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傳統式的語文課堂教學氣氛較為沉悶,很多學生在學習時都會感到語文十分枯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互動式的教學就可以營造出積極輕松的教學氛圍,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火燒云》這一篇時,在課前教師可以找一些比較優美的背景音樂和一些火燒云的背景圖片,在上課時播放,供學生進行欣賞。通過這樣的案例講解之后,就可以帶領學生仔細品味一些文章中的一些語言,如“過了兩三秒鐘,那匹馬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可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馬變模糊了。”在帶領學生仔細品味一些句子的時候,可以在比喻的一些地方進行一些肢體動作的虛擬模仿,再結合一些多媒體上面的視頻圖片軟件營造出一種比較真實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一種實際情景下,可以考慮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師生之間進行互動,談一談通過這些語句是否能夠想到什么、聽見什么、感受到什么,以此不斷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趣味性。
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確定采用“變式”的教學方法。如運用討論法、演示法、搶答法、自學法、游戲法等,讓小學生自始至終一直處在新奇、興奮的學習狀態中,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自身的主觀意識。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井底之蛙》時,教師在對文章內容進行講解后,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結尾進行想象,讓學生發表自身的看法。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對文章的結尾進行續寫,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想象,青蛙是否能跳出井底觀看外面的世界?還是說青蛙依舊在井底,不敢跳出所處的井底,固執地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世界呢?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激發,對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十分有利。
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的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對我國文化的認同感,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發展狀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營造相關的意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教育的重點內容,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