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軍, 張 潔, 蔡 霞, 孟平紅*
(1.貴州省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貴州 貴陽 550006; 2.貴州省園藝研究所, 貴州 貴陽 550006)
花椰菜(BrassicaoleraceaL.var. botrytis L.),又稱椰菜花、花菜或菜花,原產于地中海東部沿海岸地區,大約在19世紀初光緒年間引入到我國的上海、天津等地進行栽培。因其口感好、營養成分高,效益好等因素在全國有較大的種植面積,現如今我國花椰菜的栽培面積居世界第一。貴州一年中能供應花椰菜的時間有10個多月,從定植到采收約60~150 d,產量為1 000~2 500 kg/667m2。春花椰菜的采收時間在3—5月,對補充春夏交接的淡季市場有重要的作用,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較高,而春季栽培受溫度的影響最大,屬于反季節栽培,沒有優良的栽培技術作為前提和保障就難以形成穩產高產的栽培規模。為貴州春花椰菜的生產實踐提供參考,從外界環境的要求、品種選擇和栽培管理等方面總結花椰菜高效春季栽培技術。
花椰菜屬于冷涼蔬菜類,有較強的耐寒性,抗寒性強的品種能短暫承受-8℃左右的嚴寒天氣[1]。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花椰菜的最適生長溫度為10~25℃,形成花球的最適溫度為15~18℃,抗寒性較差的品種在溫度低于10℃時,植株生長緩慢,花球的形成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延遲,當溫度達到25℃以上時,花椰菜的花球生長緩慢且花球小而松散,大量的養分轉移到花枝,從而影響花椰菜的經濟產出[2]。
花椰菜對水分含量敏感,既喜濕又不耐澇,土壤水分過多積累會影響花椰菜的根系呼吸,嚴重時根系生長停滯,植株的發育受阻,進而出現黃花、早花的現象。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水分的需求量不同,苗期為了培育壯苗應少澆水,避免幼苗徒長,且水分過多易引起黑斑病、黑腐病等病害的發生。結球期要注重增加水分的供給,保證花球的充分生長。整個生長周期對水分的管控應做到澇排旱澆,既能保證花椰菜生長所需水分又不因水分積累而影響生長。
花椰菜屬于喜光蔬菜,長日照條件下更有利于營養物質的積累,但花椰菜的花球受到強日光的直射易造成花球表面變黃變紫,如不加以保護會有花球夾葉、毛球等現象發生,導致其商品外觀品質受到影響而降低其經濟產出[3],為了防治花球受到陽光的直射,生產中當花球長到拳頭大小時需進行折葉遮光處理。
春季栽培品種的選擇很重要,由于冬春溫度低,低溫易使花椰菜早期抽薹,因此,春花椰菜的栽培應選擇耐寒性強且耐抽薹的品種,如春雪9號、雪里雅、津品50等。
生產中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育苗條件合理安排育苗時間,貴州可在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進行育苗。
3.2.1 苗床整理與苗土配制 育苗期溫度低,需采取設施育苗,避免幼苗受低溫冷害。播種前翻整地塊,整理苗床寬1.5 m,長度因所需育苗量而定,苗床周圍埂高10 cm,寬25~30 cm。人工配制育苗營養土,將篩除石塊等雜質的園土與經過腐熟處理有機肥按5∶3的比例混合后加入少量復合肥,若土壤粘性大可加入10%的蛭石或細沙改善土壤結構。
3.2.2 播種 為減少移栽的工作量和緩苗期,采用穴盤或營養缽育苗。營養土裝盤完成后使其充分吸水,用木棍或手指摁一個1~2 cm的小窩,然后播入3~5粒種子,確保每穴出苗,播種后再覆一層0.8 cm左右的沙土,蓋上地膜增溫保濕。
3.2.3 苗期管理 播種后3 d左右大部分種子發芽破土,這時要揭除地膜。幼苗長到3 cm左右開始間苗,間苗可分2~3次進行,每次間苗后應覆土0.3 cm左右,填補土壤縫隙,保證育苗的質量。幼苗時期做好水分管理與蟲害防治,出苗后溫度和濕度不宜過高,苗床內的溫度應低于25℃,以免幼苗徒長產生高腳苗,影響早熟高產。幼苗長整齊后,可噴施1次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止病蟲害的發生。春季栽培苗齡50 d左右,為培育壯苗減少移植后的緩苗期,在定植的前半個月左右開始煉苗,通過苗床大量通風使幼苗逐漸適應寒冷的氣候環境,增強幼苗的抗寒能力,通風口應從小到大,注意期間的溫度控制,苗床內最低溫度不能低于5℃,以保護幼苗不受低溫的影響。
選擇易于排灌、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的地塊種植。移栽前清理田間剩菜殘渣,清除秸稈等雜物。花椰菜對肥水的要求較高,且一些微量元素對花椰菜的生長影響很大,其中硼元素是影響花椰菜品質的重要元素,缺硼易引起花球開裂或變褐,此外,缺乏鉬元素易使花椰菜患鞭尾病[4]。為保證花椰菜的高產豐收,底肥要足,每667 m2施用腐熟有機肥2 000~2 500 kg,復合肥60 kg,過磷酸鈣35 kg,硼砂1.5 kg,鉬酸銨60 g,施后翻地30 cm左右,使基肥充分混勻。翻地整平后開溝起壟,壟寬為80~100 cm,高為20~25 cm,蓋上地膜增溫保濕。
花椰菜的春季栽培選擇合適的定植時間很重要,生產周期的安排需要根據當地氣候條件而定,確?;ㄒ说幕ㄇ蛐纬赡茉诟邷貋砼R之前完成。當溫度穩定在6℃以上方可定植,定植過早過晚都會影響花球的品質。春季栽培幼苗苗齡需適當增加,增強幼苗的抗寒能力,減小寒冷氣候對幼苗生長的影響,當幼苗達5葉1心~6葉1心時即可定植。不同成熟期的品種栽培方式不同,早熟品種每667m2栽3 300~3 400株,行間距40×40 cm,中熟品種每667 m2栽2 900~3 000株,行間距45×45 cm,晚熟品種每667 m2栽2 500~2 600株,行間距50×55 cm,移栽后澆足定根水。
花椰菜不同時期對水分的需求量不同。苗期為了培育壯苗,避免徒長要適當控制水分,盡量少澆水,不干不澆。蓮座期到結球期生長旺盛,需水量高,這段時間要提供充足的水分,連續干旱天氣時要及時澆水補充水分,前期6~8 d澆1次,后期植株遮陰面積大,水分不易揮發,可10~12 d澆1次。連續降雨要及時疏通田間排水溝,排除田間積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是花椰菜生長的最佳條件。
花椰菜苗期主要施用以提供幼苗生長的氮肥為主,移栽10 d后施肥1次,每667m2用尿素10~15 kg對水澆施,根據苗期生長狀況可進行1~2次施肥。結球后主要補充磷鉀肥,結合中耕培土施復合肥50 kg/667m2、尿素10 kg/667m2,采收前半個月停止施肥?;ㄒ私Y球后還應注意微量元素的補充,特別是硼、鉬等對花球的產量和品質都有很大的影響,栽培中需噴施硼、鉬等微量元素葉面肥3~4次。
遮光是為了保護花球免受陽光的直射而引起花球變黃、變紫,影響花椰菜的商品性。當花球長到拳頭大小時,需要折取老葉或將花球周圍3~4片葉用橡皮筋等工具束在一起將花球遮蓋住,防止陽光的直射[5]。
花椰菜春季栽培的病害主要有軟腐病、霜霉病和黑腐病。
6.1.1 軟腐病 細菌性病害,病發期選用防治細菌性病害的低毒高效農藥,如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750倍液等均勻噴霧。
6.1.2 黑腐病 真菌性病害,又名黑斑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
6.1.3 霜霉病 真菌性病害。用50%代森鋅水劑800倍液和72%農用鏈霉素3 500倍液交替使用。
春季花椰菜栽培溫度較低,不易發生蟲害。重點加強防治小菜夜蛾、蠐螬、螻蛄等。出現蟲害初期使用高效低毒農藥進行噴灑,如10%除盡(蟲螨腈)懸浮劑1 500倍液或0.5%甲維鹽乳油1 000倍液等。
當花球充分發育達到品種固有的商品性時要及時采收,采收過晚花球表面凸起散開,花球松散不緊實,嚴重影響產品的商品性。一般花球邊緣開始產生小裂縫、花球上表面出現稍微凸起而又不開散時要及時采收[6]。采收應盡量選擇晴朗天氣的早晨進行,能減少采后處理的工作量,采收時保留3~4片葉,采收過程中保護花球不受摩擦等機械損傷,以免影響花球的外觀品質和儲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