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嵬嵬, 馬 成
(秦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甘肅 秦安 741600)
藜麥原產南美洲安第斯山區,具有耐旱、耐寒、耐鹽堿、耐瘠薄等特性,是一種喜冷涼的高海拔作物。藜麥含有維生素、多酚、類黃酮類、皂苷和植物甾醇類物質,具有多種健康功效。且口感口味容易被人接受,故近年來對藜麥的需求旺盛,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秦安縣于2016年引種藜麥,并試驗種植成功。但在藜麥的推廣種植中存在很多問題,從而影響藜麥產業的健康發展。為秦安縣藜麥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介紹秦安縣藜麥產業的發展現狀,指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對策。
秦安縣地處黃土高原梁峁溝壑區,黃土深厚,土質松軟,年降雨量400~500 mm,平均海拔1 936 m,年降雨量462 mm,境內以王鋪鎮、中山鎮、云山鎮、千戶鎮四大梁為主的高山冷涼區,是符合藜麥喜涼爽生長的種植區域。2016年,秦安縣從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引進藜麥新品種,在王鋪鎮試驗種植獲得成功,2017—2020年,秦安縣在高海拔冷涼區域,開展旱作區藜麥高產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工作,建立藜麥核心示范基地,同時,設置播期、密度、品種等比較試驗,探索藜麥在當地旱作區高效生產的最佳技術組合。累計示范推廣藜麥547 hm2,平均產量達203.8 kg/667m2,總產藜麥167萬kg,按12元/kg收購價計算,藜麥產值為2 445.6元/667m2,總產值2 005.39萬元,較當地主栽糧食作物小麥(產值500元/667m2)增產1 945.6元/667m2,增幅達389%,大大提高當地種植戶的收入,為秦安縣的農業生產探索出一條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在藜麥大田種植中,由于地塊有限等原因,有些農戶在同一地塊種植藜麥2~3年,致使土地肥力下降,病蟲害日益嚴重,造成減產,同時在施肥時施用氮肥不合理,導致藜麥在生育后期出現倒伏現象。
農戶種植藜麥存在播種深度和播種時間不合理的問題。藜麥的種子小,發芽后的頂土能力較弱,播種太深會造成出苗困難,播種過淺則會導致藜麥的根系生長過淺,在生長后期容易造成植株倒伏,從而導致減產。由于秦安縣采用的是地膜平鋪穴播的方式進行種植,播種后遇到雨天,在天晴后可能會使播種孔上出現土壤板結,影響藜麥幼苗破土,造成缺苗。
藜麥在幼苗期最易受到地下害蟲的危害,一般以螻蛄、地老虎為主,會危害幼苗的根部及莖部,造成幼苗死亡,致使整片田塊缺苗斷壟,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毀種,導致絕收;地上害蟲主要以二斑瑩葉甲、金龜子為主,主要危害藜麥葉片。
由于藜麥沒有休眠期,成熟后若不及時收獲,一旦遇到雨天種子就會萌發,即便在植株上,只要遇到適宜的溫濕度也能進行正常發芽[1],藜麥種子一旦發芽,收購價會大幅降低,造成損失;藜麥還存在成熟期不一致的問題,不同的植株,成熟時間不同,對藜麥收割造成困難。
由于秦安縣藜麥種植時間短,產品質量等次及包裝規格不一致,加之產品加工層次低,產業鏈條短,缺乏一些精深產品加工企業,導致秦安縣還沒有創立出有影響、市場占有率高的藜麥品牌。因目前從事藜麥生產和加工的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低,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產品質量差別大。在流通環節上,藜麥的銷售主要依靠生產者自己找市場,缺乏具有一定規模效應的藜麥專業批發市場和信息服務平臺,使得市場需求和價格信息無法有效傳遞,對秦安縣藜麥產業的健康發展產生影響。
藜麥是一種對于養分需求非常高的作物。因此,在選擇地塊時必須要選擇地勢高、光照充足、肥力較高的梯田地,前茬作物最好以玉米、黃豆為主。在施肥時應采用有機肥或將農家肥與磷肥混合使用,不能施入過多的氮肥。
由于藜麥在發芽后頂土能力弱小,因此在播種時一定要將土壤中的前茬作物留在土壤中的根莖清理干凈,在播種時最好采用藜麥專用播種器,播種深度一般以2 cm為宜,播種時間一般以4月20日至5月15日為宜,播種過早,會使藜麥的花期遇到陰雨天,造成減產。播種過遲,會使藜麥幼苗遇高溫天氣不能正常生長,或直接無法正常出苗。
藜麥出苗后要及時觀測出苗情況,發現板結立即破除,并對發現缺苗嚴重的地塊進行補種。補種措施:一是用水將藜麥種子浸泡4 h后取出,再蓋上濕布,放置在20~25℃的地方10 h以上,最后進行補種。二是對于少數缺苗嚴重的地方,可在藜麥4~5葉時,在下雨后進行補栽。對補栽的新苗,為防止其因缺水干枯死亡,需要連續3 d早晚各澆水1次。
在冬季對來年種植藜麥的地塊進行深翻,通過冬季的低溫殺死蟲卵,達到預防的目的;化學防治一般用15%毒死蜱+辛硫磷顆粒劑4~5 kg/667m2,在整地時,通過結合施肥,將藥劑均勻地施入土壤,防治地下害蟲,達到保全苗促壯苗的目的。針對地上害蟲一般采用45%高氯+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用15%阿維·毒乳油2 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藜麥成熟的標準從外觀看,當藜麥穗變黃斷青,葉片變紅,莖稈變干,籽粒變硬,種子用指甲掐已無水分時即可收獲。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使用剪刀剪取藜麥的穗部即可,收割后要及時晾曬,以防種子受潮發芽[2]。在藜麥收獲時,應及時關注近期天氣預報,避開雨天,或在雨天來臨前立即搶收,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針對藜麥成熟期不一致的情況,可進行分批采收,成熟一部分,采收一部分。針對鳥雀危害,及時驅趕鳥雀,一般采取人工驅鳥,并及時收獲。
針對產業發展不平衡,市場銷售難度大的問題,政府部門要增加專項資金投入,大力扶持新型經營主體開展藜麥的收購;通過引進相關技術和人才,研發藜麥健康系列食品,提高藜麥產品的附加值,打造出秦安縣的高原藜麥品牌;加強橫向交流合作,盡快建立藜麥信息化網絡平臺,及時掌握市場信息,使秦安縣的藜麥產品走向更廣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