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筱,楊平飛,楊麗麗,張金霞,孔 嬌,吳明開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 現代中藥材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
薔薇科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各地,屬于雙子葉植物綱,其中有草本、灌木或小喬木,有刺或無刺,有時攀援狀;葉互生,常有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顏色各種,通常為常綠葉或落葉,世界共有126屬,3 200種以上,其中我國約有中國有51屬1 000余種[1]。薔薇科植物是自然界重要組成部分,果實種含有大量花青苷而顏色豐富,經濟用途廣泛,具有食用價值、園林綠化、藥用價值且是很好的水果種質資源[2-3]。近年來研究發現,由于薔薇科植物許多種類的花、果和根等部位含有復雜的化學成分,如有機酸、黃酮類、氰苷、多元酚類、生物堿類和三萜類化合物等活性物質,因而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4]。云巖區位于貴州省貴陽市南北向“船形盆地”的北部,云巖區位于貴州省貴陽市南北向"船形盆地"的北部,地貌屬黔中丘原盆地,中南部地勢較低,為貴陽盆地的一部分,全區海拔1 023~1 438 m,平均海拔1 184 m,北、西、東三面群山環抱。云巖區屬亞熱帶濕潤的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熱、水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熱量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5.3℃,多年平均積溫為5 589℃,無霜期271 d;年平均降水量1 196.7 mm,年平均相對濕度77%,年平均日照時數1 354 h。該區地形復雜,植物種類豐富,薔薇科植物在此區有大量分布,研究薔薇科野生藥用植物具有廣闊的開發利用前景。目前,尚未有相關文獻記錄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野生薔薇科藥用植物資源。因此,根據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技術方案要求,通過野外調查與訪問相結合的方式,針對貴陽市云巖區野生薔薇科藥用植物資源進行調查,摸清云巖區薔薇科藥用植物資源的本底,擬為該地區薔薇科資源的合理保護和利用提供有效科學依據和建議,以期為其在經濟、醫藥、觀賞等方面的綜合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于2020年5—9月,嚴格按照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采用樣帶和樣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云巖區位于106°39′50.31″~106°68′02″E,26°28′22.12″~26°34′25.76″N,海拔1 092~1 230 m的11個樣地進行調查,每個樣地調查5個10 m×10 m的樣方套,每個樣方套調查6個樣方。對每個樣方內薔薇科藥用植物進行調查,再進行完整采集,每個物種采集3~5株植株帶回室內,參照《貴州中藥資源普查重點品種識別手冊》和《貴州植物志》進行種屬鑒定,收集查證各藥用植物屬名、種名、藥用部位、藥用功效及生活型等信息,并形成名錄。
從表1看出,云巖區薔薇科藥用植物包括7個屬10種。其中,懸鉤子屬(Rubus)包含種類最多,有川莓(RubussetchuenensisBureau et Franch.)、山莓(RubuscorchorifoliusL.f.)和寒莓(RubusbuergeriMiq.)3種;薔薇屬(Rosa)其次,包含刺梨(RosaroxburghiiTratt.,Ros.Monogr)和薔薇(Rosasp.)2種;地榆屬(Sanguisorba)、路邊青屬(Geum)、龍芽草屬(Agrimonia)、枇杷屬(Eriobotrya)和蘋果屬(Malus)均為單種屬。根據《貴州中藥資源普查重點調查中藥資源目錄》確定,該區薔薇科藥用植物均為一般藥用植物。
從表1還看出,云巖區各樣地的薔薇科藥用植物資源分布不均勻。從植株數量分布看,以山莓最多,為45株,分別出現在3號(27株)、6號(6株)和11號(12株)樣地;其次是路邊青,為26株,分別出現在3號(10株)和5號(16株)樣地;刺梨和川莓的數量最少,分別為3株和4株,分別出現在9號和10號樣地。從樣地分布看,以3號樣地出現的薔薇科藥用植物種類較豐富,有3種,分別為路邊青、枇杷和山莓;其次是6號樣地,有2種,分別是寒莓和山莓;其余樣地均只出現1種豆科藥用植物。
從表1看出,云巖區薔薇科藥用植物生活型包括多年生草本、灌木和小喬木。其中,多年生草本類有地榆(SanguisorbaofficinalisL.)、路邊青(GeumaleppicumJacq.)和龍芽草(AgrimoniapilosaLdb.)3種,占當地調查總種數的30%;灌木類有寒莓、刺梨、薔薇、川莓和山莓等5種,占50%;小喬木類有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和垂絲海棠(MalushallianaKoehne)2種,占20%。
調查結果(表1)表明,云巖區薔薇科藥用植物資源較豐富,根據其入藥部位不同可分為全草、葉、莖、根和果共5類。其中,全草入藥類的有路邊青、龍芽草和垂絲海棠共3種,占當地調查總種數的30%;以根入藥為主的有地榆、刺梨、薔薇、川莓和山莓共5種,占50%;以葉入藥為主的有寒莓、枇杷、薔薇和山莓共4種,占40%;以莖和果入藥為主的各僅有1種,分別為寒莓和刺梨。云巖區薔薇科藥用植物的藥用價值豐富,包括治療吐血、肺癆咳血、腦膜炎、止血、潤肺、健脾消食、風濕關節痛、調經和血等功效。
調查結果表明,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薔薇科植物分布廣泛,種類多樣,共有7個屬10種,雖均為一般物種,但藥用價值明顯。云巖區薔薇科藥用植物生活型多樣,以灌木類居多,有5種,占當地調查總種數的50%;其次是多年生草本類,有3種,占30%。按入藥部位分,以根入藥為主的種類居多,有5種,占50%;其次是以葉入藥為主的種類,有4種,占40%;其中有1種(刺梨)以果入藥。云巖區各樣地的薔薇科藥用植物資源分布不均勻。從植株數量分布看,以山莓最多,為45株;其次是路邊青,為26株;以刺梨和川莓最少,分別為3株和4株。從樣地分布看,以3號樣地出現的薔薇科藥用植物較豐富,有路邊青、枇杷和山莓共3種;其次是6號樣地,有寒莓和山莓共2種;其余樣地均各只出現1種。說明,云巖區薔薇科藥用植物資源分布廣泛且較豐富,具有藥用、食用及觀賞等綜合利用價值,后期應對云巖區野生薔薇科藥用植物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和開發利用。
通過調查發現,雖然云巖區薔薇科藥用植物種類豐富,但由于部分地區過度采挖,已導致藥源減少,產量明顯下降。由于有關部門缺乏統一有效的管理,當地農民為了短期經濟利益對薔薇科藥用植物及其生存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導致一些薔薇科藥用植物賴以生存的特有生境消失。重點品種未能在此次調查中發現,均為一般品種。因此,除急需對當地薔薇科藥用植物資源進行保護外,還應該對未發現的中藥志收載的薔薇科品種在現今的野外分布、資源及應用情況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
因此建議:將薔薇科藥用植物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有機地結合,并積極開展對其中藥用價值較高但數量較少種類的引種和馴化,在直接利用該植物時應注意開發利用,確保珍貴野生薔薇科藥用植物的種質資源;加強對薔薇科藥用植物資源藥用價值的認識和開發力度,確保在今后的植物資源調查中能夠發現較多的重點品種,賦予更深的研究意義,從而有效地保護薔薇科藥用植物資源;同時,增強群眾的保護意識,科學合理地進行藥材采挖,做到“割草留根、挖根留種、回填藥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