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緒升(甘肅:蘭州新區第三小學)
小學教育內容以形象為主,小學生的思維也更接近形象思維。而數學作為小學教學中相對抽象的學科,容易成為小學生的困難學科。鑒于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以及對學生長遠學習和發展的影響,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成為小學數學教師極為關心的問題。信息化時代,互聯網的運用為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大量的優質教學資源。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立高質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研究。
現階段網絡資源已經逐漸滲透到教學中并扮演著重要角色,網上也出現了眾多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構建高效課堂的優秀案例。隨著互聯網在教學工作中的滲透及其價值的逐漸顯現,如何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價值實現更高效的教學,已經成為眾多教師的追求。小學數學是建立學生數學思維基礎、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如何利用互聯網發揮有限數學教學時間的價值,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熱議的話題。
受到時代發展的影響,互聯網及相關技術、信息逐漸發展成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的教育也不例外。調查發現,當前小學數學教師雖然有在教育過程中利用網絡資源的意識,但并不能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價值,更不要說“互聯網+”教育環境下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部分小學數學課堂甚至出現由于教師生搬硬套成功案例,不符合實際情況反而造成了不必要地浪費課堂時間的情況。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思維沒有跟上信息化時代的變化,教學思維相對僵化導致實際教學中并沒能發揮互聯網平臺的價值。教育思維的滯后導致很多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并未充分地進行信息收集和利用,實際課堂教學的氛圍依舊枯燥單調。而且當前互聯網上也出現了“微課”形式的高效講解視頻,但很大一部分教師對這種教學方式了解不到位,不愿意將其引入課堂,可謂對優秀教學資源的嚴重浪費。
要想實現“互聯網+”教育環境下高質高效的教學目標,教學體系對實際教學的影響不容忽視。筆者認為目前還有很多小學的教學體系不夠科學完善,尤其是學科教學體系更是容易被忽視的部分。當前,部分教師在應用網絡資源的過程中,對網絡資源和自身作用的認知出現偏差,導致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占比過大但實際效果并未達到預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隔閡進一步加深,不利于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有效了解。還有一部分數學教師對教育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不以為然,將信息技術與教學課件畫上了等號,實際教學資源處于較為匱乏的狀態。無論是這種教學觀念還是教學模式,都不利于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進步,甚至會對實際教學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學科教學體系也是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重要因素,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會對教師的思維及行為帶來有效的指引,更好地發揮“互聯網+”環境下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的教育價值。
教學思維將會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關鍵性的影響,進而影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在“互聯網+”的教育背景下,根據課堂教學需求合理篩選網絡資源,并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措施。以常見的課堂展示為例,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都是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件展示,可以看作是信息技術模式的照本宣科,對實際教學效果并無益處。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從思路的層面進行創新,采用更靈活有趣符合小學生認知的展示方式,在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更好地發揮網絡資源價值。
上文提到教學體系是影響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教育價值發揮的重要因素,所以,構建科學有效的小學數學教育體系勢在必行。教師在日常的備課和教學中,都應以小學數學教學的信息化、智能化與網絡化發展為目的,對現有的教學體系不斷進行改進完善。以網絡資源的應用為例,不僅可以參考網絡上成功教案進行備課,還可以有目的性地收集微課,提高課堂重難點的講解效率。在這個過程中,同校教師也應當注意交流經驗,以便于更好地發現教學問題所在,構建更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不斷凸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已經成為必然。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價值,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信息化發展,必須加強針對“互聯網+”教育背景的認知。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網絡平臺與教育工作的關系,并強化自身的信息檢索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小學生數學基礎的奠定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