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鋼滑雪大跳臺。高凱樂/ 攝
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已進入倒計時。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北京舉辦冬奧會“帶動中國三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這將是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巨大貢獻。如今,“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正逐漸成為現實。
冬奧會點燃了冰雪產業熱潮。2016年以來,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臺的《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劃(2016-2020年)》等多項政策,推動著冰雪產業的發展。
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除對冬奧會、冬殘奧會備戰作出部署外,還要求大力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廣泛開展青少年冰雪運動。
在總書記的囑托和推動下,群眾性冬季運動廣泛開展。冰雪運動正在迅速“南展西擴東進”,教育和體育系統共同推進的“冰雪進校園”,將在2022年之前把冰雪運動普及推進到百座城市、千所學校、百萬青少年人群。
國家體育總局冬運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年初,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較2015年增幅達317%;已有803個室內外各類滑雪場,較2015年增幅達41%。參與“全國大眾冰雪季”的地域范圍已從2014年第一屆時的10個省區市參與,擴大到2020年第七屆時全國31個省區市聯動。
冰雪運動的群眾覆蓋面也在不斷擴大。在北京,首個冬奧社區高井路社區藝楓輪滑隊、北京大學冰壺隊、史家小學颶風冰球隊……冰雪運動的氛圍日漸濃厚,成為了群體性時尚。在全國首個“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示范區——北京市石景山區,全區每年參與群眾性冰雪體育運動的人數超過30萬人,占全區人口的一半以上。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冬奧組委、國家體育總局等發布《關于開展全國冰雪旅游宣傳推廣活動的通知》,提出要進一步繁榮和建設國內冬季冰雪旅游大市場。
吉林霧凇、哈爾濱冰雕、川藏雪山日出、阿勒泰可可托海雪山峽谷、伊春冰雪溫泉……得益于此,近年來,我國冰雪旅游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2020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中提到,截至2020年底,國內開業的室內滑雪場為36家,相當于每新增8家滑雪場就有5家室內滑雪場。2020年全年,室內滑雪場滑雪人數合計為269萬人次,占2020年全年1288萬滑雪人次的20.89%;相比2019年的235萬人次,同比增長14.47%。
南方不少地區也開始修建冰雪設施,浙江、貴州、湖北等地實現冰雪旅游人數年均10%左右的平穩增長。無錫融創雪世界、紹興喬波冰雪世界、長沙湘江歡樂城-歡樂雪域和昆明融創雪世界是最熱門的5家室內滑雪場。
在供需兩端的帶動下,冰雪產業蔚然成風,已經成為踐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三億人上冰雪的示范產業。通過籌辦冬奧會培育壯大冰雪產業,助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美好愿景,也結出累累碩果。
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的張家口市崇禮區,乘冬奧之風,成為了“一個閃耀的冬季運動中心”。申冬奧成功后,作為冬奧會雪上項目主要舉辦地,崇禮全部財政收入以每年近2億元的速度增長,2015年僅4.4億元,到2018年已突破10億元大關。2020年,崇禮接待游客280萬人次,每年舉辦國內外各類冰雪賽事和活動達100多項。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籌備極大地促進了冬季體育產業的發展。目前,在崇禮從事冰雪服務相關行業達3萬多人,一個雪場的教練在雪季收入基本能達到4萬—5萬元;一個普通農家院年收入也超過5萬元。目前,崇禮7家大型滑雪場擁有169條雪道,共162公里,其中15條雪道通過了國際雪聯認證。隨著京張高鐵、京禮高速等相繼建成,激活了冬奧會配套建設中的一條“中樞動脈”,將張家口、崇禮、延慶和北京城區串成一線,意味著延慶、張家口正式步入首都“一小時交通圈”,崇禮也真正變成首都滑雪愛好者抬腳可及的勝地。
作為2022年冬奧會雪上項目賽區,張家口也是一座冬奧城市。隨著北京冬奧會申辦成功,這里也進一步被開發利用,建設特色體育休閑區和運動訓練基地,打造休閑健身、競賽表演、體育培訓、戶外運動等多元化、全季產業,給當地冰雪產業注入強大動力。張家口制定了2021年冰雪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累計簽約冰雪產業項目86項,落地項目72項,投產運營項目36項。
正著力打造世界級冰雪運動高地的吉林省,加快新建或提升一批滑雪度假綜合體、冰雪小鎮,培育若干世界一流的滑雪度假綜合體。近日,全國首個省級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吉林省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1-2035年)》正式印發,明確指出以冰雪旅游為“總牽引”。目前,吉林省已經建成46個滑雪場,雪道總數347條,雪道總長度298公里,雪道總面積1032公頃,居全國第一位。其中,“萬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萬達長白山”三個大型滑雪度假區,接待床位數量、纜車數量、雪道總面積和每年雪季滑雪人次,均位列全國前三。吉林省冰雪產業特別是冰雪旅游位居全國第一梯隊前列,形成了“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看吉林”的市場認可度。

首鋼園。翟曉汀/ 攝
冰雪產業也在西北邊陲播下了鄉村振興的“雪種子”。2016年,在新疆舉辦的第十三屆全國冬季運動會讓更多人知道了烏魯木齊南山的冰雪旅游資源,烏魯木齊開始著力打造大南山國際旅游區,如今的南山,越到冬天越熱鬧。村民們辦起了滑雪俱樂部、發展大棚果蔬采摘、在特色小鎮售賣刺繡旅游紀念品、經營旅游民宿……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陸續返鄉創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面對國際環境新挑戰,3億人上冰雪、10億人次參與冰雪旅游的國內市場也在加快融入雙循環,推動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
9月3日上午,2021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開幕式暨主論壇在首鋼園區舉行,為公眾呈現了一場國際化、產業化、大眾化的全球冰雪產業盛會。大會近2萬平方米的展示區域,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500余家冰雪品牌參展,國際參與度高達60%以上,260余位業界精英出席,近2.4萬名專業機構代表到會洽談,近20萬人次觀眾到場體驗。體育服務展區展示著室內滑雪優勢,參展游客可在此進行冰雪互動體驗。室內滑雪打破了冰雪運動的地域及季節限制,除了室內滑雪,輪滑、滑雪機、滑雪毯、陸地冰壺、陸地冰球、冰蹴球等冰雪運動項目也在各地得到發展和普及,冰雪門檻大大降低、冰雪文化得到普及,冰雪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除了打造四季冰雪,區域間還形成聯動“小循環”,打造出了一條冰雪產業帶。目前,吉林省正在重點打造長春吉林(市)、大長白山、通化梅河、松原白城四大冰雪產業集聚區,發展東北中部、中蒙俄、東北東部三條冰雪產業走廊,推進冰雪絲路帶建設。吉林將以“冰雪絲路”為橋梁紐帶,以吉林新疆兩省區共建“中國(長白山脈-阿爾泰山脈)冰雪經濟高質量發展試驗區”為突破引領,以高端會議論壇、滑雪聯賽等為重要載體,推動跨省區、跨國界冰雪產業合作,拓展冰雪經濟“朋友圈”,實現開放共享、互惠共贏。
冰雪產業更是開放的國際大循環。2021年9月,國際冰雪產業技術項目發布暨合作對接會在河北張家口舉辦,從俄羅斯、意大利、德國、荷蘭、加拿大等冰雪大國優選了一批可轉移、可合作、可落地、可產業化的國際冰雪產業前沿科技項目。針對冰雪產業領域,引進3名俄羅斯高端冰球教練進行交流與合作;張家口利合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與俄羅斯MG集團關于制冰領域專業技術項目進行簽約;加拿大加中商貿創新聯盟與宣化第二中學在體育文化領域簽署了合作協議。
雪游龍、雪如意、雪飛天……一個個充滿中國元素的冰雪場館虛位以待,期待迎接冬奧會八方來客。而中國冰雪產業雖剛剛起步,也已整裝待發,期待著屬于自己的春天。
編輯:翟曉汀
來源: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張家口晚報、烏魯木齊日報、“吉林發布”公眾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