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冉

摘 要:隨著建筑產業的快速發展,裝配式建筑成為現代建筑的重要體現,使其更好地發展是新時代工業的主要內容。因此,高職院校應根據這一發展要求,積極地創新現有的教學模式,培養優秀人才,使二者結合,更好地推動高職教育和建筑行業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產業鏈;人才培養;專業集群
時代的發展也促進著中國建筑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建筑形式,其中裝配式建筑成為很多工程的選擇。基于此,黑龍江省提出以產業基地為依托,建立一個包括設計、生產和施工的基礎設施。由于這一項目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上出自高職院校,高職院校需要做好培養人才這一步,依據裝配式建筑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制定自己的教學計劃,設計出合理的教學體系。
一、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概述
在建筑行業內將裝配式建筑的生產劃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上游產業、中游產業和下游產業。其中,上游產業是指施工前的準備階段,包括材料的準備、工程的設計、地皮的選擇;中游階段主要是將施工前準備的材料有效運用在施工過程中,包括設計、制造和監管,在這一階段需要將前期選好的土地運用科學的規劃利用好,同時產業鏈中游也是建筑項目建設的中心環節;下游產業主要是開展工程結束后的工作,例如銷售或是其他項目的開發。
裝配式建筑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是將所有的資源最大化利用,既要保證資源用得少,還要保證資源用得好。在每一個階段都要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考慮如何可以用最少的能源達到最優的效果。第二是生產效率得到提高,在減少施工量的同時,還要保證工程的質量,縮短工程的時間。第三是加強每一個環節之間的聯系。
二、對接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專業集群人才培養價值
教育一直是國之大計,黨的十九大以來,教育更是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很多關注。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專業性人才的機構,必將為我國的人才培養奉獻出自己的力量。隨著裝配式建筑在我國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這一行業中。這就意味著高職院校需要為這一行業提供足夠的人才,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將學生參加工作后的實際操作能力與課程教學結合起來,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實際需求的接軌。從裝配式建筑目前在中國的發展來看,在不久的將來,裝配式建筑將會形成自己獨特的一條產業鏈。高職教育如果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實際能力和崗位需要的能力之間的差距,就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高職院校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對這一產業鏈有更全面和更深入的了解,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高職院校主要的教育模式還是職業教育模式,這就要求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產業鏈的需要。高職院校需要根據現代社會的需要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書本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按照實際需要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將實踐課程的地位逐漸提高,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按照這一改革發展,高職院校可以為裝配式建筑產業鏈提供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也可以促進產業的持續高效發展。
三、對接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專業集群人才培養途徑
依據裝配式建筑產業的發展,為滿足構建健康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要求,高職院校在為這一行業提供高素質人才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優化專業建設理念,打造集群專業體系
高職院校和區域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這是高職院校的一大特點。高職院校應該緊跟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要求,改善自己的教學結構、教學內容,為產業服務。裝配式建筑的很多環節是有緊密聯系的,每一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這也要求裝配式建筑相關人才需要對這一專業有足夠深入的了解。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包括建造前的材料準備、建造過程中各個環節之間的搭配和建造、最后的后期維護和銷售等過程。針對這些不同的過程,高職院校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分為不同的類型,按照合適的分類方法將學生分為不同的集群,形成一個專業的體系。高職院校應該根據產業鏈所需要的人才所具備的素質設計課程內容,最好的結果就是教出來的學生能夠適應這一產業發展的需要。因此,高職院校需要結合產業的需求,對現有的知識課程體系進行優化,以實現課程和實際需求的有機結合。
(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規范人才培養標準
當前,為了應對裝配式建筑產業鏈集群在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動手能力欠缺等問題,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并持續地對其進行創新,從而達到裝配式專業和集群產業完美銜接的目的。第一,我國政府要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裝配式建筑產業鏈行業準入標準建設的速度。這樣才可以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導意見,彌補我國在行業標準建設方面的缺陷。同時,由于我國裝配式建筑產業鏈起步較晚,在建設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所以地方政府要積極地依據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制定出符合區域發展要求的行業標準體系。第二,需要進一步制定相關的評價標準,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眾所周知,我國的高職院校一直存在“寬進寬出”的教育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肯定會使高職學生的就業質量下降。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地改革對學生的考核方式,進而才能實現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第三,應大力支持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比賽,讓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提升個人的實踐能力。
(三)依托校企合作,構建“線上+線下”實訓基地
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行業標準進行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院校要重視實踐教學的部分,積極地與企業開展深入合作,培養出應用型人才。第一,裝配式建筑產業鏈需要進行大量的實踐操作,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地給學生創造能夠提升自身實踐能力的機會,完善實踐教學。對于裝配式建筑產業鏈來說,BIM技術在建筑工程的全程管理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職院校應重視實踐教學,積極地運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創造一個多元化的實踐環境,以實現實踐教學的目的。比如,為了解決學生難以融入企業實訓的問題,高職院校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給學生營造一個相似的環境,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第二,為了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裝配式建筑的環境,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運用互聯網技術,給學生創造一個一站式體驗館,讓學生盡可能感受到真實的環境,進而實現實踐教學的目的。例如,為了使裝配式建筑一站式體驗館更趨近于真實的情況,高職院校可以和企業展開合作,打造相關的平臺,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滿足設計、生產、施工崗位的需求。
(四)培養“雙師型”教師,提升智力支撐水平
對于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專業集群人才培養來說,需要很多擁有專業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的教師。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加大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進而建設一支能夠勝任教學的教師隊伍,為實踐教學提供智力支撐,以達到裝配式建筑產業鏈專業集群人才培養的目的。“雙師型”教師需要具有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和知識儲備。現在的高職院校教師很多都是畢業之后就參加工作的,因此學校應更加重視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比如,為了使相關專業的教師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高職院校可以積極地聯系裝配式建筑企業,讓教師參與其中并得到實踐鍛煉,從而可以更好地教授學生相關的專業知識。同時,為了更好地發展職業教育,高職院校可以大力挖掘優秀的教學人才,特別是擁有豐富社會實踐經驗的教師。比如,裝配式建筑企業的優秀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很多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高職院校可以讓這些人擔任學生的實踐指導教師,進而提高實踐教學的效率。同時,高職院校應大力支持教師進行科研活動,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因為高職院校擁有很多教學資源,在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過程中具有先天的優勢,所以要積極和企業尋求合作,加大對高端材料和技術的研發力度。
(五)主動對接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發展需求,搭建創新型研發平臺
對于裝配式建筑行業來說,由于其是隨著新的科研成果而出現的行業,所以需要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同時,為了更好地發展這一產業,高職院校應積極地和科研院所、企業集團進行聯系,通過三方的共同努力,實現裝配式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可以利用合作單位的研發平臺進行科學研究,同時還可以與各種眾創空間和BIM社團進行合作,共同建設工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更好地解決裝配式建筑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裝配式建筑產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六)主動對接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智力需求,搭建共享型師資平臺
裝配式建筑產業是蓄勢待發的新興產業,學校和企業的智力需求高度互補,二者可以相互幫助,以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基于這一互補的特點,高職院校要積極尋求與企業合作,將技術人員和專業教師融合在一起,雙方進行互聘互認,依托當地的產業示范基地,進行相關專業能力的培訓,實現共贏的目的。同時,高職院校要積極地和企業建設人才共享平臺,從而打造出一支具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和一定的教學能力的教師團隊。
參考文獻:
[1]李忠華,張翠蓮.專業集群與產業集群耦合途徑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4):68-70.
[2]吳國雄,茍寒梅,董莉莉,等.對接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專業集群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8(32):25-28.
作者單位:
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建筑工程與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