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岷縣西城區小學 邱曉鵬
小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理解能力都不夠扎實,又因為接觸計算課程的時間不久,計算能力大多十分薄弱,他們對于數學計算的學習態度通常是興趣使然,教師想要有效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就必須將激趣作為第一個教學程序。但是從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來看,大部分教師都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大多選擇將計算概念直接輸出給學生,而沒有采取相應的啟發與激趣手段,不但讓課堂氛圍生硬枯燥,也非常容易引發學生對計算課程的抵觸心理,難以調動學生的計算興趣。
隨著社會發展與科技進步,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高質量、高效率的功能優勢,也能根據教學需要為學生創設有聲有色的教學情境,非常適用于數學計算課程。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時,應該深化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轉變落后的教學思想,充分開發和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功能,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積極創設情境,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計算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雖然小學生的數學基礎和計算能力較為薄弱,但是他們通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陌生的事物容易產生疑惑也樂于去解開謎底,這對計算能力培養來說是一種有利的學情,只要教師合理地加以利用,就能收獲較為滿意的培養成果。然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沒有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通常直接向學生教授計算定理,不僅降低了計算能力培養的有效性,還讓學生的計算思維限制在狹窄的空間中。
創設問題情境是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它立足于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是增強學生計算能力和思維活性的主要途徑。基于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時,不妨根據教學內容積極創設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先在學生的腦海中畫一個問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另一方面也能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探索新知,從而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思維活性同步提升。
計算能力的養成是以扎實的計算基本功為基石的,所謂計算基本功即計算定理,如果學生的計算基本功薄弱,勢必會產生運用不當等問題,更談不上計算能力的有效培養了。在過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時實施的基礎教學不到位,不僅降低了教學模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也嚴重影響了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進度。面對這種不良局面,教師理應意識到基礎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斷加強基礎教學,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計算定理,夯實學生的計算基本功,另一方面也能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步完善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數學知識體系。
小學數學計算課程大多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這給處于數學素養啟蒙時期的學生帶來不小的思維壓力。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直接將算式出示給學生后,就讓學生開展計算練習,這種教學模式非常不合理,不僅無法達成滿意的教學效果,也加大了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阻力。
學具教學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滿足新時期小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也有益于學生計算能力的鍛煉和提升?;诖耍處熛胍谛W數學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數學計算課程的特點,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積極引入學具教學,一方面可以將抽象的計算知識具象化地呈現給學生,降低學生的計算難度,另一方面也能幫助學生在實物中抽離出計算定理,從而培植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比如,在教學“加減混合”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蘋果教具卡片作為學具展開輔助教學,通過形象化的學具演示操作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帶領學生認識加、減混合運算試題,掌握加、減混合運算試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10以內的加減混合試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流暢地開展加減混合運算,還能有效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以及計算等數學技能,從而大幅度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是一門強調實踐的課程,學生習得的計算知識也終將運用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教師想要顯著強化學生的計算能力,就必須將實踐作為教學延伸。但是從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來看,大部分教師還局限在題海戰術的陳舊思想中,總是讓學生進行無窮無盡的習題計算,不僅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會導致數學教學有失偏頗,降低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缺乏實踐的數學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師在思想層面必須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過程中注重實踐運用,一方面可以拓展學生的計算形式,加強學生的計算定理運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引導學生以生活應用的視角看待數學計算,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于計算的美好情態。比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在基礎教學環節可以先帶領學生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知道1 元=10 角、1 角=10 分等知識。接下來,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購物實踐活動,將不同的物品設置為不同價格的商品,鼓勵學生運用人民幣知識和計算技能進行商品買賣,不僅能實現計算的拓展應用,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也能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這些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都大有裨益。
小學生對數學計算還處于啟蒙和探索階段,在計算中出現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在過往的小學數學中,學生產生計算錯誤后,教師通常草草糾正就實施下一個教學流程,殊不知這既是對珍貴教學資源的浪費,也無益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之所以出現錯誤,必然是知識鏈條發生了斷裂,或者計算定理運用不當,教師要利用這些優質的錯誤資源開展教學反思,不僅能探知教學模式中的不合理之處,還能進行及時改進,彌補學生知識體系中的疏漏。基于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時,應該大力開發錯誤資源,完善學生的計算能力。比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法”一課時,學生經常出現計算錯誤,教師分析后了解到,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對20以內數字掌握不扎實。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可以通過擺小棒的形式加深學生的數感以及對20以內加法算式的理解,不僅讓計算學習不再枯燥,也能避免學生出現同類錯誤,進而完善學生的計算能力。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僅可以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還是小學數學必然的發展趨勢。因此,教師應該順勢而為,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需求,在計算教學中積極引入創新的教學手段,為學生構建更生動的數學課堂,多角度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收獲豐碩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