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偉,葉 雷,張 波,彭衛紅,姜 鄰,王 勇,甘炳成,唐 杰*
(1.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食用菌協會,四川 成都 610066)
羊肚菌(Morchellaspp.)又名羊肚菜、陽雀菌、包谷菌、蜂窩蘑、麻子菌等,隸屬于菌物界、子囊菌門、盤菌綱、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在美國有“陸地魚”之稱[1];具有“益腸胃,化痰理氣”功效[2],屬名貴的食藥用菌,深受人們青睞。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于2012年成功實現羊肚菌大田商業化栽培,2013年在金堂縣召開羊肚菌示范栽培現場會,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之后全國各地形成了羊肚菌生產熱潮,栽培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全國2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有羊肚菌生產,產量為7.25萬t,四川、江蘇、甘肅、云南、河南等為主產省份[3]。
筆者調研發現,大田種植存在不出菇、死菇和病蟲危害等問題,導致絕收,經濟損失較大,甚至引發群體性糾紛事件。目前羊肚菌種植存在著一定風險,種植戶要有風險意識且必須針對風險加以應對,才能獲得較好種植效果?,F將羊肚菌大田種植存在的五個方面風險加以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供廣大種植戶及業界人士參考。
羊肚菌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發育對環境溫度非常敏感。羊肚菌的子實體生長溫度范圍為8~22℃[4]。在羊肚菌出菇期間,遇到低于8℃的低溫或者超過22℃的高溫持續數小時,即使其它管理非常到位也很難有原基分化,已經長成的幼菇也會枯萎甚至死亡。這表明,羊肚菌子實體生育對低溫、高溫變化極為敏感。
羊肚菌大田種植的實際過程中,難以預見不同區域或同一地區不同地點在出菇期間氣候的突然變化及其持續時間。若遭遇氣溫陡升陡降、狂風暴雨等極端惡劣氣候襲擊,則會出現原基消失、幼菇死亡,菇棚倒塌損壞菌床,壓傷、壓死菇體等問題,導致沒有收成或單產降低。因此,羊肚菌大田種植存在著遭遇極端不良氣候而導致種植失敗的風險。
建議種植戶在出菇管理階段隨時關注當地天氣長短期預報,及時預判可能突如其來的劇烈高溫或低溫、大風暴雨等極端惡劣天氣的具體降臨時間,提前防范措施。若有高溫來襲,則大開菇棚門窗,加強通風換氣,利于降低栽培環境溫度;若有低溫來襲,則關閉菇棚門窗、菌床加蓋塑料薄膜,以保持溫度;若有大風雪、暴雨襲擊,則必須加固出菇遮蔭棚架。
羊肚菌大田種植的栽培技術流程為:場地選擇→整地作廂→播種覆土→搭遮陽棚→擺營養袋→水分管理→其它管理→采收加工[4]。其栽培環節較多,有一定技術含量,尤其是栽培地塊選擇和田間水分調控非常重要。調研發現,往往種植失敗者多數未按照技術流程作業,或者沒有嚴格執行栽培技術,尤其是關鍵栽培技術。
栽培地塊選擇和田間水分調控是羊肚菌大田種植的關鍵技術。若以地勢低洼、土壤瘠薄、土質“板結”地塊栽培,則會出現菌床積水問題,導致羊肚菌菌絲因缺氧而生長瘦弱甚至死亡、出菇少甚至不出菇等后果。若不適時淋水催蕾,則會出現生殖發育缺水問題,導致原基不分化或原基少后果。因此,羊肚菌大田種植存在著關鍵技術欠缺落實導致種植失敗的風險。
建議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且疏松透氣、排灌水方便的田地作為栽培地塊;種植戶應根據羊肚菌生物學特性,在羊肚菌出菇不同生育管理階段,采取有效技術措施滿足對適宜地塊的需求和對溫光水氣的適宜需要,促使羊肚菌正常原基分化和幼菇健壯生長發育;種植戶在菌床上營養袋營養物質基本轉移耗盡,在淋水出菇前清除營養袋并及時實施淋水催蕾作業。
常年道“有收無收在于種”,說明“種子”在作物生產中特別重要,即菌種是羊肚菌種植的前提。羊肚菌生長發育需要營養物質,人工種植羊肚菌是通過擺放外源營養袋,羊肚菌菌絲從營養袋中基質吸收營養物質。因此,菌種和營養袋質量的好壞決定著羊肚菌產量的高低和品質優劣。
羊肚菌大田種植,若使用種源不明、偽劣、老化的羊肚菌菌種,則會出現不出菇或出菇少的問題,導致絕收或減產后果。若使用劣質或不合格營養袋,則會出現雜菌污染菌床、無法向羊肚菌供給養分問題,導致不出菇或出菇不穩定的后果。因此,羊肚菌大田種植存在著使用不良菌種和營養袋導致種植失敗的風險。
建議種植戶使用種源清晰、具備羊肚菌菌種生產資質廠家的合格菌種和營養袋。播種后3d澆1次“重水”,澆透耕作層30cm以上的土壤;10~15d,待菌絲爬滿畦面出現白色“粉狀菌霜”時擺放營養袋,營養袋打孔后擺放,將打孔面緊貼土壤表面,擺袋數量以1600~2000袋/667m2為宜[5]。
羊肚菌大田種植屬于典型的食用菌農法栽培模式。羊肚菌在菌絲生長階段尤其是子實體發育階段會受到其它生物(微生物、動物)的騷擾或影響,發生病害和蟲害。不像食用菌工廠化栽培那樣,栽培溫度、濕度和空間等環境可以人為控制,相比之下不易形成病菌、害蟲發生的條件,一般不會發生大面積病蟲害。
羊肚菌種植栽培過程中容易受到土傳病害的影響,造成原基少或不形成原基,出菇階段常常會受到白霉病、軟腐病、蛛網病、跳蟲、蛞蝓、馬陸等病蟲危害,出現菇體腐爛和畸形問題,會導致減產、品質下降、栽培效益受損的后果。因此,羊肚菌大田種植存在遭受病菌害蟲危害的風險。
建議種植戶選用水旱輪作的地塊栽培,遠離垃圾場、豬圈、牛圈等病蟲孳生地,減少病蟲基數。播種前翻耕暴曬土壤,及時清除田間植株和污染營養袋等污染源,淋水出菇前適時清除營養袋,以減少病蟲孳生;在出菇管理階段,加強菌床的通風降濕,避免高溫高濕環境;對栽培地塊實施水旱輪作,出菇棚架內掛置黃板誘殺害蟲,以降低病菌和害蟲基數。
大田種植羊肚菌,栽培環節較多,需要較多人工,尤其在地塊整理、播種和采收期用工量大,生產用工成本較高。部分農戶只看到羊肚菌單價高,不顧自身技術水平、經濟投入能力和勞動力狀況,盲目大規模種植,結果因惡劣氣候、栽培技術失誤等出現“種得多就虧得多”慘痛局面。因此,羊肚菌大田種植存在盲目擴大栽培規模導致種植失敗的風險。
建議種植戶在羊肚菌種植上,首先要有投資風險意識,不要存有“多投就能多得”僥幸心理。要在掌握并能實施關鍵栽培技術的前提下,根據自身財力和家庭勞動力等實際情況,開展適度規?;N植。切忌不顧自身條件,盲目擴大栽培規模,最好參加農業種植保險,以降低或避免種植失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