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曉斌,馮 林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油菜創新團隊,四川 成都 610066 )
近期,筆者通過網絡調研、電話咨詢、視頻和圖片共享、科企品種聯試總結會座談等多種方式,向四川省、重慶市內的科研單位、農技部門、產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業公司、種業企業、農資經營部、種植大戶、個體農戶等廣泛了解生產一線實際情況,對川渝地區即將開展的2021年油菜秋冬種生產形勢進行了預判及分析。
四川省及重慶市是長江上游區和全國重要的油菜生產省份,由于地處西南區,經濟相對欠發達。糧油作物一直是農業中不可替代的最主要產業,加之生態條件特別適宜油菜生長,長期形成了當地農民傳統油菜種植習慣和當地居民對菜籽油的消費偏好;再加之長期得到國家對油菜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得到科研單位、高校和企業提供的品種、技術、農機具支持,近年來油菜面積和總產實現連年增長,總面積已達160萬hm2以上(其中四川每年133萬hm2以上,重慶每年26萬hm2以上),約占全國總面積24%;總產380萬t以上(其中四川每年330萬t左右,重慶每年50萬t左右),約占全國總產的27%。毫無疑問,該川渝地區即將開展的2021年油菜秋冬種生產形勢良好,播種面積將持續上升,預計四川播面將比上年增加2~3.3萬hm2、重慶播面將比上年增加0.2~0.3萬hm2。
四川稻茬油菜約占全省油菜面積的60%,重慶稻茬油菜約占全市油菜面積的40%,其中采取育苗移栽和直播栽培的面積約各占一半。自8月以來,四川和重慶遭遇長時間持續陰雨,部分已成熟水稻于田間穗發芽,導致熟期偏晚的水稻推遲成熟,截止目前,尚有30%左右稻田無法收獲騰茬;地勢低洼田塊積水排不出,稻茬田無法曬田,幾乎100%的稻茬田濕害偏重,將影響直播油菜的及時播種、出苗和苗情長勢。而對育苗移栽油菜,將借助30d左右苗床期錯開稻茬田濕害,加之后期雨水減少,氣候極有可能持續干燥,土壤水分和墑情將越來越有利于移栽油菜本田生長。對于四川40%的旱(坡)地油菜、重慶60%的旱(坡)地油菜而言,基本位于地勢較高、不平坦的坡臺地,無論前茬(如玉米、蔬菜、雜糧)已收獲,還是前茬(如紅薯、花生)未成熟騰茬,均不存在濕害,但往往灌溉條件缺乏,后期若遇冬旱,將不利于少數旱(坡)地直播油菜苗期生長,而對多數已在苗床搭好高產苗架的旱(坡)地移栽油菜生長影響輕微。
由于川渝兩地居民長期對菜籽油的消費偏好,加之近兩年新冠肺炎疫情、國際貿易爭端、長江中下游油菜面積下降等因素影響油菜籽和菜籽油向川渝兩地輸入,確保了該二省(市)商品菜籽市場售價較高,長期維持在5.6~6.4元/kg,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大戶和個體農戶對油菜的種植積極性。
上年度油菜生長季節未遭遇極端惡劣天氣,氣候較適宜油菜生長,灌漿結實良好,籽粒飽滿,收獲季節無大風、無陰雨天氣,制種田收獲順暢,種子晾曬及時。四川是全國油菜制種大省,川內油菜種子經營企業眾多,確保了川渝地區油菜種源充足,種子質量優良。通過產油大縣項目、天府菜油行動項目等財政資金支持,多數區域已由政府統采油菜種子,免費分發給種植戶。受新冠肺炎疫情、“雙減”調控(減肥減藥)、上游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導致目前川渝兩地農資價格較去年同期普遍上漲15%~20%,如成都地區的尿素已從3200元/t上漲到3800元/t。盡管如此,但在政策保供措施、農戶特別是種植大戶對油菜生產的高度重視下,目前多數已備足肥料、農藥、地膜等農資。
特別是待種油菜的旱(坡)地和存在季節矛盾暫時休耕待種油菜的地塊,在夏、秋季高溫、多雨、強日照下,各種雜草瘋長并快速成熟落籽,防不勝防、除而不絕,將嚴重危害油菜苗期生長。上年油菜機械化收獲的田塊中,不抗裂莢品種掉落田間的油菜籽長出的實生苗將成為栽培油菜中嚴重的惡性雜草,目前尚無有效解決方案。上年油菜病害、蟲害發生輕微,極大減少了田間、地坎的病源、蟲源數量,預測病蟲害發生趨勢不明顯。但如遇油菜播種或移栽后,田間濕度持續過大,仍要警惕菌核病、根腫病的大發生,應隨時預警,提早藥劑預防。
(1)川渝地區具有油菜生產的生態優勢、區位優勢、市場優勢、技術優勢、勞動力優勢。
(2)川渝地區農民長期形成了傳統油菜種植習慣,居民長期養成了對菜籽油的消費偏好。
(3)國家、省(市)一系列政策措施長期支持油菜產業發展。比如四川省的天府菜油公共品牌打造及原料基地建設、產油大縣獎勵資金、油菜輪作休耕項目、油菜協同推廣項目等;重慶市力推百億油菜產業鏈發展,各區縣計劃種植油菜面積都有所擴大,由產油大縣專項資金支撐。
(4)油菜育種、栽培、農機、推廣、加工、營銷團隊齊全,為油菜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
(1)持續陰雨天氣,水稻完成收獲可能遲至國慶節后,若再遇連陰雨,秋播大概率會出現濕害,苗勢將受較大影響。
(2)勞動力缺乏,機械化程度偏低,配套農機裝備不完善,油菜生產成本高,極大影響種植積極性。
(3)農資價格和勞動力價格持續攀升,更進一步增加油菜生產成本。
(4)缺乏耐遲直播高產品種及配套抗濕集成栽培技術。
(5)缺乏田間草害和自生苗油菜的有效防控技術策略。
(1)針對稻油輪作的田塊,及早排出稻田積水,開好三溝(廂溝、腰溝、圍溝),降低田間濕害;如果土壤較粘重,應四周開溝排水并起壟。具體做法是:廂面寬1m開廂,溝深不低于25cm,整平廂面,撒播油菜種子;如果排水系統較好,應及早打開排水缺口,保持田面無積水。
(2)針對育苗移栽的田塊或旱地,應選擇背風向陽、土壤略偏沙和肥力條件較好的地塊作苗床,播前做好苗床地的施藥工作,防治菜苗期病蟲危害,保證全苗;做好冬旱和春旱的防范,保證油菜苗開盤期、苔期不受干旱影響。
(3)冬前期加強對油菜苗的田間管理:一是除凈田間雜草;二是防治好病蟲害;三是對二、三類苗的強化管理,找出苗子長勢差的原因。比如,屬田塊濕度較大,要設法排濕(如多處開溝,降低田間濕度);屬雜草危害,要盡快除去雜草;屬缺肥原因,要結合根內和根外噴施追肥,做到低溫來臨之前,使油菜苗達到苗齊、苗勻、苗壯的標準。
(4)油菜田如遇強干旱,有條件的可以在2月中下旬放水漫灌1次,或抽水進行噴灌,確保蕾期和花期不至于死亡而降低產量。
(5)針對一些平壩區田間排水難的問題,應積極探索和集成應用“抗濕播種技術”。
(6)針對稻茬油菜季節矛盾和濕害問題,應積極篩選并推廣“遲播早熟高產品種”。
(7)針對油菜生產成本高、比較效益差的問題,應大面積推廣應用“免耕機直播兼機收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8)針對油菜收獲環節存在的現實問題,應加強收獲機具研發,加大農機農藝融合發展。
(9)針對目前油菜采后烘干、儲藏、加工環節存在的問題,應加強采后技術裝備研發和提升油脂品質的加工技術研發。
(1)建議加大財政項目經費對油菜的持續穩定支持。
(2)建議加大財政經費對油菜種植大戶的補貼和獎勵。
(3)建議針對個體農戶和種植大戶售賣的油菜籽采取保護價收購。
(4)建議財政經費專項資助對油菜遲播早熟品種選育、抗濕集成栽培技術研發、山地油菜機械裝備與技術研發、有害生物高效治理等的協同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