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閩江師專附屬永泰小學 岳玲莉
優秀的音樂作品能觸動人們的心靈,給人們心靈的慰藉,激發人們內心的潛能。音樂教育不同于文化教育,它是培養人們的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求小學音樂教學運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課程改革為教師指明了方向,讓學生領悟音樂作品的內涵,為音樂教育帶來生機和活力。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構建高效的音樂課堂。
在小學的課程學習中,音樂課是一門修身養性、陶冶情感的藝術課程。因為不和升學掛鉤,有很多小學已經不開設音樂課程。作為一門輔課和主課程相比,它占據的分量太輕,微不足道。隨著這幾年社會的變化發展,使一部分學校和教師開始重視音樂這門課程,但是畢竟長期沒有得到重視,很多小學的音樂教師教學水平不高,而且經常出現音樂課讓課給主科目進行學習的情況。小學音樂的課程管理非常不嚴格,能隨意被替換,課堂也比較松散,存在諸多問題。
很多小學盡管開設了音樂課,但是并沒有教學目標也沒有教學計劃,教師在上課時比較隨意。而且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音樂教師在上課時也依賴課本,導致學生對音樂的學習浮于表面。學生沒有學習如何鑒賞音樂,導致現實生活中聽到音樂也沒有什么感受。學習音樂重要的是要學會聆聽和欣賞,如果缺失這兩個方面的學習,音樂課程是不完整的,就不能起到教學作用。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很多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只注重自己的講授,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照本宣科。這樣的音樂學習是非常枯燥、機械的,學生的思維不能得到發揮。原本音樂是一門比較放松的課程,教師這樣安排課程會導致學生不樂于參加音樂學習,從而影響對學生的教育,久而久之,課堂教學完全沒有效果。
首先,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音樂的教學顧及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培養學生的個性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在音樂教學當中,要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自己的能力。因此,音樂教學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歌曲的歌唱方式,還要學會其中蘊含的語音音調。學生通過音樂課堂上的學習,還要學會鑒賞部分歌曲,讓自己對音樂有更加準確的認知。
其次,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新課標比以往的課程標準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點,新課標對小學生提出了更詳細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課堂上也不忘記進行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新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音樂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文件,想要教好音樂課程,就必須認真研讀這個標準。新課程標準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標準,與以往傳統的音樂教學完全不一樣。傳統的音樂課程主張教學生學會唱,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音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音樂教學還比較關注知識的傳授,現在的音樂教學重視知識和能力的共同進步。新課標要求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都要多樣化,音樂內容也要豐富,以便讓學生獲得美好的音樂體驗,從而促進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的方法和手段都是為了更好地教學。新課程改革發布后,有部分教師就錯誤理解課程標準,認為只要讓學生學會音樂的鑒賞和體驗就夠了,但是學會基本的音樂技能技巧也非常的重要。只有二者都重視,才能豐富教學的氣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學習當中。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進行音樂的教學,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教師要在音樂課程中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就需要教師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學習,讓學生感覺到安全和輕松。教師可以通過舉辦多彩的音樂活動,減輕學生的心理障礙,讓學生處于平等、和諧的環境當中,從而小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加入音樂的交流活動中。教師在進行音樂活動的過程中,要顯得和藹可親、語言友善,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演唱,學生唱錯了就引導學生,切忌嚴厲的批評。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才會勇于表達自己內心對音樂的看法,從而促進教師音樂教學的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興趣愛好。當學生自己想要學習的時候,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會得到加倍的提升。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要安排符合學生審美眼光和審美情趣的音樂內容,讓學生在歡快的旋律中感受美好生活。
音樂是一部分人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音樂這種形式抒發出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音樂的潛能,因此音樂學習的重點不在于教,而是教師要學會喚醒學生的音樂潛能。小學音樂課程中,教師并不能培養出很多音樂家,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掌握鑒賞音樂的技巧,學會聆聽和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美好。學生擁有對音樂的興趣才會在音樂的學習中表現出強烈的欲望,才會主動投身于音樂的學習中,促進自身音樂素養的提升。
教師在教給學生鑒賞音樂作品時,為學生創造更多直觀性的畫面,讓學生進行觀看欣賞。在小學音樂的二課堂中,教師不僅要演奏或者是播放歌曲給學生聽,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音樂作品的情境。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課堂學習變得具有趣味性,音樂的學習不再枯燥,學生在這樣的情境當中,對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以獲得獨特的見解,對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
小學音樂教學不會教學生很多高難度的知識,都是比較基礎性的。因此在小學音樂課程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聆聽原版的音樂,品味其中的魅力,原版音樂更有助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進行情感的感悟。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郵遞馬車》這首歌曲,由于它的原版是日版的,那么教師就可以多次播放日本版本的給學生聽,再和中國版本做對比,讓學生領會:雖然歌曲一樣,但是由于語言和文化的不同,音樂表達出來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帶領學生多多聆聽原版的音樂作品,學生更能感受到音樂作品蘊含的美。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要對小學音樂教育進行創新教育,但是我們也要保持理性,不盲目改革,要跟隨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讓學生通過音樂課堂的學習能更好地發展。教師在進行音樂改革時,要擺脫傳統音樂教學理念的束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和諧的音樂情境,明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音樂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