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沈錦花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園實施課程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幼兒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課程游戲化逐漸進入大家的視野。本文首先闡述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重要意義,同時對如何調整游戲區域,實現高效的游戲化教學進行了研究,希望對當前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有所幫助。
課程游戲化教學是一種新型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模式,將知識融入游戲中,實現教學活動游戲區域的有效結合,能夠極大地激發幼兒的游戲天性,幫助幼兒提升游戲經驗,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課程游戲化要始終秉持在游戲中滲透教育理念,使教學活動充滿趣味性,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以幫助幼兒獲得更好的體驗。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應認識到游戲化教學的重要性,重視對游戲區域的建設。在進行游戲區域建設和投放游戲材料時,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興趣來規劃課程內容,創設游戲環境和投放游戲材料,以確保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在建設游戲區域時,除了適當地投放游戲材料,還應重視游戲區域的選擇和布置,如繪畫及閱讀區域應該相對安靜,墻壁上可懸掛幼兒的繪畫作品或其他精美的圖畫,營造一種文化的氛圍;而運動區域應該寬闊一些,給予幼兒足夠的活動空間,促進幼兒身體機能的發展。
在規劃幼兒園游戲區域時,應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課程內容投放合理的游戲材料。例如,在寬闊的草坪上或橡膠場地上,可組織幼兒集體游戲,此時投放的材料應以集體活動材料為主,如跳繩、足球等;在室外墻角處,可以設置一些滑梯、攀爬架等有助于幼兒體育鍛煉的器材,以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和面對困難的勇氣;在活動室前可以栽種一些植物,方便幼兒進行觀察,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認知和觀察能力;在活動室內,可以準備一些畫筆、橡皮泥、積木等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繪畫和創作,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除了這些常見的游戲材料,幼兒園還可以嘗試投放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如廢舊的輪胎、丟棄的易拉罐、紙盒子等,引導幼兒將游戲精神帶入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樂趣。
當幼兒在課間吃完水果時,可以引導幼兒討論“瓜果都是從哪里來的?”“你都認識哪些瓜果?”等問題。幼兒在討論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奇思妙想,由此可以設計出一系列“瓜果奇思妙想”的探究課程。幼兒園還可以進行課程游戲化區域活動的安排,幫助幼兒認識“瓜果的沉浮”,同時可以讓幼兒進行科學實驗,在實驗中觀察各種瓜果的沉浮現象,讓幼兒根據看到的結果進行自主討論,了解瓜果的成熟度會影響瓜果在水中的狀態。通過游戲化區域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這對幼兒的全面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區域活動中設置適宜幼兒的區域游戲,同時將區域活動與主題課程緊密聯系,讓兩者互為補充。例如,在“慶豐收”這一主題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區域活動中衍生出“剝花生”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利用數字或者其他道具來記錄所剝花生的數量,增強幼兒對數字和數量的認識。再如,教師可以在區域中設置幼兒角色體驗游戲,讓幼兒根據各種不同的情景,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超市場景中讓幼兒體驗收銀員、店員、顧客等角色,幼兒學會分工合作,學會找零錢,掌握簡單的加減法,一舉多得。
教師要充分認識課程游戲化與區域活動有機結合的重要性。同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多給幼兒提供游戲的機會,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以及課程內容,及時調整游戲區域和游戲材料,使課程、游戲、區域活動有機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成長,實現對幼兒的全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