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北門里小學 襲耿玉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確保學生具備基礎數學素養的前提下,應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應用題的分析、解決、學習過程,促使其自主開展應用題學習;從學生興趣點著手,強化教學效果。基于此,數學教師對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有著重要意義。
近些年,國內各地區經濟發展迅猛,人民生活水準也在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家庭將時間、精力、財力集中到孩子教育領域,但卻未能關注孩子的綜合素養發展,也不注重孩子的發展均衡性。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必學科目,是理科基礎,其中的數學應用題、圖形視圖、加減乘除運算都極其重要。在日常的教學進程中,小學教師應確保學生充分了解并掌握上述不同類型的數學知識,不斷拓展學生思維。小學階段的數學不具備較大難度,更多的是基礎性知識,主要目的在于夯實學生的理科基礎。因此,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學會創造、發現、思考、學習,進而夯實基礎,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方法。部分家長甚至教師簡單地認為小學數學學科不具備難度,沒有給予其充分重視,這也導致學生在小學期間未能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教師始終沿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這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為切實增強小學生的數學基本功,教師應注重以下幾點:第一,激發學生興趣,最好的老師就是學習興趣。若想對某個學科深入認知并了解,首先需要引導學生熱愛這門學科,不但能增強學生積極性,還能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第二,養成正確習慣,為強化教學效果以及學習效果,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習慣,使學生能夠自主投入學習活動當中,為學生留下終身受益的財富。教師以此為核心在開展應用題教學時,應注重激發學生興趣,不斷完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策略。
應用題是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難點、重點。數學應用題緊密關聯生活實際中的種種問題,能夠有效考驗小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進程中,教師應注重應用題教學,鼓勵學生自我出題并快速解答,運用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的方式獎勵學生,提升學生的興趣與熱情,拓寬學生視野,確保學生能夠對解題思路、解題過程熟練掌握。
在應用題教學進程中,教師應從以下要點著手:第一,仔細審題、認真讀題。小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應將其看作文字游戲,應用靈活的方式正確、快速、簡明扼要地弄懂題意;同時,需要注重各句子中蘊含的多層意思,明確其數量關系;在此基礎上,學生還應不斷訓練審題能力、解題技巧,培養良好的做題習慣,并將其應用到其他學科中。第二,實際操作。部分題目含有抽象元素,由于小學生的思維、閱歷存在一定局限,難以理解抽象化事物,而實際操作能夠有效解答應用題并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善于提問。應用題大多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盡管部分學生能夠快速解答應用題,但卻未能深入探究其間原理,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提問能力進行培養,鼓勵其善于提問,大膽質疑,及時向教師請教不懂之處,發揚刨根問底的探索精神。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引入多種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以便更好地滿足小學生的實際需求,全方位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題是針對現實生活問題設置的教學內容與處理工具,主要目的在于展現各類型主題。基于此,教師應積極帶入主題內容,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直觀感知教學知識,強化學生興趣。比如,教師在圍繞“方向”的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時,可結合各階段學生的興趣特點,引入童話故事、動畫片,如《安徒生童話》《熊出沒》《喜羊羊》等內容,擴充教學資源。依托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經過整理后的動畫內容,為班內學生分配具體角色。教師可針對熊大、熊二在畫面中的具體位置,引導學生代入具體角色,將東南西北、上下左右的方位知識傳遞給學生;借助熊大、熊二、光頭強的站位,不斷強化學生的方向感,進而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密切相關,直接關系到能否有效吸引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注意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探索心理,因此,教師可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特點,激發小學生對于應用題的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將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習空間、優質的學習內容提供給學生,借助內外多種因素激發學生興趣。例如,教師可引入追問的方式,圍繞應用題教學內容,完善問題體系,規范學生思考方向,拓寬學生思維邊界。其中,如何選取追問切入點與時機極為重要。比如,教師在圍繞“梯形與平行四邊形”開展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對周邊事物進行觀察,找尋可歸屬于梯形、平行四邊形類別的事物。部分學生發現實際生活中的樓梯扶手、地磚、電梯門、伸縮衣架都屬于平行四邊形,而收納盒、屋頂、臺燈底座都屬于梯形。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向學生提問教室內部的課桌門窗都屬于什么形狀,這很可能引發學生的疑問。比如,部分學生認為是平行四邊形,部分學生認為是長方形。此時,教師應追問到底,引導學生在教材課本中找尋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具體定義,進一步明確兩者的差異性,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望與探索興趣。
數學學科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若學生能夠充分掌握數學應用題的解答技巧并將其運用于實際生活中,則能夠有效應對未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諸多數學問題,充分展現數學學科教學目的與教學價值,更有助于鞏固小學生的數學基礎,完善數學知識體系。小學生運用數學應用題內容的主要途徑以及獲取知識的重要渠道是現實生活,學生能夠從生活中提取諸多學習經驗、學習素材,圍繞各類生活知識更好地掌握并理解數學應用題知識。同時,小學階段的部分數學教材內容具有抽象化特點,不利于小學生理解并掌握,而小學生普遍對經常接觸的人物、環境更為熟悉。若教師可將生活化情境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相融合,并將其轉化為教學內容,便可以增強教學表達方式的直觀性,這樣既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也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可將教學情境創設到課堂教學中,深度融合生活內容。例如,將學生融入菜市場購物的生活情境中,對雞兔同籠問題進行講解。例如,籠子里有若干兔子與雞,下面共有28 只腳,上面有8 個頭,請問各有幾只兔子和雞?對于此類問題,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為每位學生分配具體角色,即菜市場的賣家與買家,帶領學生用列表法、畫圖法,分別從8只雞、兔進行推演,找尋雞兔同籠的確切數量,強化學生的代入感,增強學生對應用題解答、分析的興趣,使其能夠有效理解并記憶不同類型的解題方法。
綜上所述,應用題內容不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較大比重,而且始終處于數學教學的關鍵位置,主要用于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的考察。該類型題目在日??荚嚈z測中也占據較高分值。通過引入主題化教學,完善問題體系,融合生活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