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第六小學 楊進
“敢試隊”源于“敢死隊”,音相近,義也相近。“敢試隊”精神指義無反顧、至死方休地去嘗試正確事情的精神。對于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敢試隊”精神就是指竭盡全力改善英語教育教學環境和嘗試各種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辦法的精神。
在海原縣的一個鄉鎮中心小學,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僅中心小學,村小學未開設),三年級每周三節,四、五、六年級每周四節,并且78.3%的課時安排在下午。可以說,當前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在教師、學生和家長等方面,情況都不太樂觀。
國家從2006 年起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不斷向中西部農村中小學補充青年教師,但真正從英語專業畢業過來從教的教師少之又少。因此,農村小學英語教師中多數是非英語專業報考來的,其中有部分英語教師專業知識不扎實(剛過招考分數線)、語音語調不規范(缺少鍛煉)、教學理論知識匱乏(不注重繼續教育的學習)。而且,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性別比也有些失衡。在農村小學,依然是老齡化和男性化現象嚴重,現有英語教師基本上是些年齡較大的教師,他們的教學經驗是比較豐富,但是他們的思想與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相比又相對保守,缺乏創新精神和年輕活力,不易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在這樣的師資條件下,學生怎么能滿懷信心地學好英語呢?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但是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現狀又是什么樣呢?據觀察,一些農村小學存在一種奇怪的現象,即“代培”,比如說一所學校一次“國培”一二十個人,而實際參與學習的就四五個。何為“代培”呢,即一個人換著電腦或瀏覽器登錄幾個人的培訓賬號,用鼠標不斷地點擊更新,只看培訓時間而不看培訓內容。于是,農村教師的繼續教育開展了也等于沒開展,直接后果就是教師越來越不思進取,越來越不能與時俱進地勝任對學生的英語教學。
農村小學的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這個特定的環境里,他們的視野相對較窄,接觸英語的機會也不多。以至于當他們在學校,在最初接觸英語課的時候,就像是在聽天書一樣,一個字也聽不懂,也沒有興趣去學習。但是隨著教材難度的逐漸加深,以及教學要求的慢慢提高,除了學習能力特別強的少數學生還能勉強保持著興趣,其余學生對英語所持有的新鮮感、好奇心和積極性已慢慢地減少了。
學生的學習一直是家長關注的話題,但是又由于地域和家庭文化背景的差異,農村學生的家長通常不像城區學生的家長那樣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當然,這也可以理解,因為農村小學生的家長由于從小到大都生活在農村,知識水平有限,一般都是初中畢業,有些甚至是小學畢業,根本沒法輔導孩子的英語學習。因此,即使是一些比較重視孩子學習的家長也只能力不從心,不知如何是好。農忙時節,有的家長根本沒空過問孩子的英語學習情況,有時甚至還需要犧牲孩子的學習時間來干農活。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下,學生怎么能學好英語呢?
當前一些細化的教育制度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實。比如,有的學校英語課時量不足或者不開設英語課。農村小學英語教研活動要么不設置,要么形同虛設。由于受語文數學多年來主權地位的壓制,一周三或四節的英語課很自然地被擺在了“副課”位置,很難得到教師、學生及家長的重視。
教師一定要身先士卒,敢為人先,努力提升專業化水平。因為農村小學英語教師本來就短缺,需要有英語教師勇于站出來,敢為人先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實現“以一當十”的效果。因此,英語教師要善于根據自身實際,通過自修、進修、繼續教育等多種渠道加強學習,具備更好的英語口語素質,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和一定的聽、說、讀、寫、唱、玩、演等語言教學能力。英語教師還要敢于參加或組織英語教研活動。比如,可以多看一些有關兒童心理的書籍,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態;可以多給學生介紹一些國外的新鮮事物,那樣學生才會對英語課感興趣,才會努力學好英語。只有教師自己的英語素質過硬了,有學問了,學生才會從心底佩服,喜歡教師,喜歡教師的課,從而喜歡英語。教學改革從未停止,而且日新月異,英語教師還要勇于創新,擠出時間研究教和學。
大家常提的“多班教學”“跨年級教學”,英語教師忙于備課、上課、改作業,對鉆研教材、改進教法、輔導差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等問題筆者想來這都是暫時的,英語教師只要保持樂觀的心態,講求實效,就一定能游刃有余于自己的課堂。英語本身作為一種語言,多少有些枯燥,如果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時間一久,學生就會感到乏味,甚至不再喜歡英語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成長的起點,只有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努力而快樂地學習。此時,如果英語教師能利用英語與其他學科的結合來開展教學,不但能避免課堂的枯燥性,還能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一舉兩得。
英語教師要盡好園林藝人的職責,培養好學生的精氣神,徹底認清英語的重要性。在當前的農村小學,英語課基本上是普及了,但是學生基本沒有考試壓力。而且從學校的排課情況來看,絕大多數英語課都排在下午,也就相當于副科。學生有了這個觀念,就更不會重視英語學習了。但是到了初中,英語一下子又被升為主科,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一下難以接受的轉折點。因此,從小學開始,英語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看到學習英語的前途。為此,英語教師可以多給學生講一些中英文翻譯家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學習好英語可以獲得成功;可以創造條件給學生讀一些英語報紙上的文章,讓學生看到英語文學的魅力。
當前的家庭教育,不管農村還是城區都不容樂觀,而農村更甚。在提高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偉大事業當中,面對家長,教師應該做好哪些工作呢?一是敢于與學生家長正面溝通,告之孩子在學校的一舉一動,并了解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比如學生上學遲到了,打架了,突然不愛學習了……教師要第一時間告知給學生家長。二是敢于提議學生家長督促其加強家庭教育。比如教師可以提議家長訂閱一些管理孩子方面和英語學習方面的期刊,這樣可以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水平,和以身作則督促孩子學習英語的重視程度。
敢于向現行制度說“No”,提議有關方面做好制度的廢、改、立工作。就當前的海原縣農村小學來看,英語教師大多安排在中心小學,在村小學根本就沒有安排英語教師,所以英語課自然也就沒有開設。在此種情況下,英語教師一定要敢于向上級建言獻策,不管是在中心小學還是在村小學,英語課一定要開齊開足。但是,話又說回來,紙上談兵終無一用,再好的計謀也只有得到落實,才會真正起到作用。現如今,盡管全國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卻并無明顯的改善。因此,筆者真心地希望農村小學能夠大膽改革,以校為單位,將英語教研組變身英語“敢試隊”,積極嘗試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此迎來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