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通渭縣馬營鎮錦屏學校 王偉
社會各界對于農村學生的印象過于刻板固定,導致鮮少有人意識到新時代下農村勞動教育的不足與困境,對此,本文基于農村勞動教育,關注農村勞動教育現狀及小學生勞動素質,探討農村勞動教育有效途徑,改變當前農村勞動教育落實不充分的困境。
勞動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是“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的重要組成成分。教育部指出,勞動教育應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態度與勞動素養。目前,農村勞動教育大多是屬于勞動技術教育管理的范疇,認為勞動課是負責實踐、鞏固并踐行理論的重要探究課,忽視了勞動技術教育的德育價值,實際上,農村勞動教育應當是一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如勞動技術、義務勞動、農業生產等,教師應充分利用農村資源,豐富農村勞動教育形式,達到促進農村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有效教育目的。
勞動能力不僅指學生能夠勞動的能力,更反映了學生的勞動質量的高低。目前,農村學生的勞動能力總共分為以下四種:第一種是自理勞動能力,學生知道并做到日常勞動所需的步驟,如怎么收拾書包、收拾衣服;第二是家務勞動能力,學生能夠掌握做家務的技巧,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家務勞動;第三種是學校值日勞動能力,如擦黑板、打掃教室;第四種是農業生產勞動能力,學生懂得基本的農業生產作業,并參與其中。從農村小學生反饋來看,學生主要的勞動領域為學校值日勞動與自理勞動,大部分學生都有自理勞動能力和學校值日勞動能力,但在家務勞動與農業生產勞動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學生擁有家務勞動能力和農業生產勞動能力。
農村小學生對于勞動的認識受到家庭及學校的影響,學校存在部分班級會將打掃作為懲罰措施,導致許多農村小學生認為勞動是帶有懲罰性質的,僅有半數不到的學生認為勞動有益于學校。同時,許多家長也會制止學生參與家庭勞動,鼓勵他們去完成作業,這也使許多學生形成了“家務活沒有作業重要”“家務活浪費時間”的心理。在一線訪談中,筆者與多位教師、學生進行交流,只有不到30%受訪者認為勞動是不會浪費時間的。在針對三年級及以上的學生進行調查時,許多學生針對“是否應該參加勞動,勞動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兩個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回答,但其中心思想都認為“勞動能夠減輕父母/同學/教師的負擔”,缺少對勞動的正向認知,并沒有深刻地認識到參加勞動對自身的價值。
從農村小學生勞動習慣的表現情況來看,許多學生在自理勞動能力上表現突出,能夠主動收拾書包、玩具等,對于較難的如收拾衣服等勞動行為則需要家長的幫助。但是,擁有優秀的自理勞動能力并不代表學生擁有良好的勞動習慣,部分學生在家務勞動方面表現不如人意,許多學生難以參與到日常家務勞動活動,如主動晾曬衣服、洗碗、打掃房間等,也就是說,學生并沒有養成良好的家務勞動習慣,僅僅是具有一些自理能力。同時,在訪談中,不少學生表示家長會幫助他們收納玩具、整理房間,這意味著學生雖然具有自理勞動能力,但始終缺乏形成良好勞動習慣的環境。
小學生勞動能力有限,根本原因是學生缺乏勞動素質,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許多學生不會主動去開展勞動。對此,農村小學應當開展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與素質教育相掛鉤,擺正學生思想,將學生終身發展作為勞動教育的主旨。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個人的發展和社會實際需要,組織學生開展勞動活動,提倡學生“一桌一人管”的勞動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在生活中進行勞動,鼓勵學生嘗試勞動、參與勞動,讓學生喜愛勞動,這能極大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除此之外,教師應當加大力度開展素質教育,將勞動教育融入素質教育中,既要抓成績,也要抓表現,更要抓成長,鼓勵學生用勞動提升自己,讓學生在勞動中收獲成長,要改變過去為勞動而勞動的思想,要真正融入思想教育內涵,提高勞動教育成效。
勞動教育體系是教師開展勞動教育、加強學生勞動認知、提高學生勞動積極性的有效依據,對此,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勞動目標、預期成效及合理的勞動方案,構建出完整的勞動教育體系。同時,學校也必須保障勞動教育體系落到實處、起到實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是在加強學生勞動認知等方面,一定要通過勞動教育,打破教師、學生以往對于勞動的刻板印象,讓他們將勞動作為積極的、有益的成長實踐活動。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時,依照勞動教育體系的規劃方案,可以合理選擇班級打掃、農村農業基地參觀等方式,提高學生勞動的積極性,借助勞動開闊學生視野,使勞動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家長是學生的榜樣,因此家長的教育意識能直接決定學生勞動教育的成效,對此,學校應當構建家校合作模式,積極為家長教育提供相應的指導,同時,家長也必須配合學校教育工作,以學生為中心,以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為目的,鼓勵學生在家參與勞動,深入開展勞動教育。例如,學校可以有意識地組織家長進行學習,了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能力水平,給孩子創造勞動的機會,鼓勵和引導孩子參與家庭勞動,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與社區取得聯系,定期組織親子活動,如以“勞動”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或以“勞動”為目標的科技構想大賽,鼓勵學生將積極健康的思想與勞動相掛鉤,改善過去家長、學生對于勞動的刻板印象。通過組織親子社會活動,在宣揚勞動的積極意義的同時也能有效增進親子關系,為學生發展構建出良好的家庭氛圍。
綜上所述,勞動是人類發展生存的必要行為,教師應積極開展勞動活動,加強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頻率,鼓勵學生參與農業生產勞動,開展家校合作,通過勞動教育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勞動素質和學生勞動意識,實現勞動教育實踐育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