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師范附屬小學 江連芳
童話故事作為兒童文學的體裁之一,有著豐富的想象和各種夸張的描述,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文中生動的畫面和美妙的故事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引導學生做一個通情達理、明辨是非的人。在小學低年級的教材中,童話占一定比重,能充分體現統編教材“立德樹人”的核心理念。教師應根據統編教材單元雙線結構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語文學習規律,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中實現育人價值。
童話,美在故事,在語言,在人文主題。教師以整體觀的視角對童話展開教學,有利于學生對文本傳達的形象進行重新建構。學生依托故事的載體——簡潔活潑、優美生動的兒童化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全身心融入故事,真情實感地誦讀,感受童話中所傳遞的真善美,對學生人生觀的形成,讓學生對世界產生世界美好向往,都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學生能與文本產生共情,融入感情的朗讀起到了作為聯系學生與文本間的橋梁的重要作用。
如在《青蛙寫詩》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樣化的朗讀方式,逐層推進故事內容,引導學生充分感受童話中蘊含的情趣。首先,教師可以模仿“淅瀝瀝,沙啦啦”雨聲,通過個性朗讀,讓學生感受聲律之美,借助雨聲,啟發學生的想象雨點落到小花傘上,在小花傘上滑滑梯的畫面,感受雨中的樂趣,并引讀青蛙的話:“我要寫詩啦!”鋪墊情感基調。接著,圖文對照,開始小組練讀,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悟伙伴間的友誼及童話精神之美。通過文章中青蛙寫成的詩“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引導學生體會標點的停頓,通過擊節讀、角色代入想象讀等形式,體會文章的節奏和語氣。最后,回歸整體,將整篇文章融情誦讀,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品味童話中富含的精神營養,正是“用朗讀點亮內心,用朗讀豐盈生命”的體現。
想象是人在頭腦里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童話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豐富的想象力將人的感情賦予動物、植物等物體。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而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猶如一個尚未被開發的寶藏。
如《霧在哪里》這篇課文中,學生與文中的“霧孩子”在年齡、心理和行為舉止上是相知想通的。教師可以緊扣這一特點,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喚醒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讓學生嘗試大膽練說。
可以借助霧蒙蒙的畫面開展續寫練習:
霧孩子藏起了大海、天空和太陽,當它飄呀飄,飄進了校園,把誰藏起來了呢?
無 論 是 ____________,還 是 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
飄呀飄,飄出了校園,又把誰藏起來了呢?
無 論 是 ____________,還 是 ___________,都___________。
“語言的背后是思維”,學生想象力通過續寫練習被激活了,續寫的內容似在說“霧孩子”,實又是在說“自己”,由小及大,由近及遠,提升了學生思維的活躍度,也拓展了學生想象力的寬度和廣度。讓學生的情感、思維、表達能力螺旋上升。
語文是思想的直接體現,思想以語言為載體,學生憑借語言進行交流,又借助語言積淀于大腦。童話語言有著簡潔、活潑、準確、樸素的特點,從語言的表達效果上看,童話多用擬人、反復等表現方法。因此,復述童話故事,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更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記憶和表達也將更上一個臺階。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活用巧用課后練習,搭建學習支架,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遣詞造句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圖片、以詞句、以故事發展線索等提示作為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復述故事。如《風娃娃》這篇課文,故事句式結構相同,便于學生積累語言文字,進行個性化復述訓練。在教學中,教師以訓練內容為支架,激發學生自覺閱讀、個性表達的興趣:
風娃娃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通過復述訓練,可從整體上把握童話的文體特征,精選并緊扣語感特征鮮明的之處,指導學生從語用的角度,對文章內容進行復述、模仿,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課文的用語規范,把握課文的語言邏輯,獲得語用經驗,感受語言的魅力。
“化物為我”是兒童最顯著的心理表現,童話文本中角色的動作和對話是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活動體驗角色的最佳語言載體,角色的不同情感在動作和對話甚至神態中盡情體現,因此教師在童話教學中應關注童話人物豐富的動作、生動的對話、神態,讓學生在角色體驗中獲得美好情感的熏陶。當學生學會將文本語言的理解與生活相聯系,將情感與角色相聯系,學生的學習才真正有了鮮活的生命力。如《小猴子下山》這篇文章,學生通過看圖和做動作理解了“掰”等六個表示手動作的詞語,這種代入式的角色體驗,具有鮮明的學段特點。教師開展“讀讀做做”,一圖一動作,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任務也簡單易操作,貼近生活,趣味性強,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緊接著教師再布置“再選幾個詞各說一句話”的任務,讓學生與角色融為一體,達到“以我口言我行”的效果。就這樣,學生在“仿其形”“悟其情”中,最終水到渠成,達到“解其言,知其意”的目的,言和意在語言實踐中得到融合,提高學生運用詞句的語文能力。
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教授傅勇林說過:“合景色于草味之中,味之無盡;擅風光于掩映之際,覺而愈新。”因此,教師在低年級的童話教學實踐中,應遵循整體性原則,把握學生動態發展,做到感性大于理性,情感重于認知,尊重勝過牽引,喚醒替代說教,從學生視角設計教學方案,使學生得到整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