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繡衣幼兒園 楊揚
幼兒的性格較為活潑,富有好奇心,因此幼兒園在進行日常教學的時候會采取區域活動的方法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從而提升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實踐動手能力。而受到不同生長環境與學習環境的影響,幼兒個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其在學習能力以及認知水平上都存在差異。對此,教師在設計開展活動之前應該充分了解幼兒的性格特征以及興趣愛好,采取差異性教學的方法開展實際教學。并在這樣的前提下合理規劃活動環境的區域范圍,在不同主題的區域中放置合適的道具與器材。這樣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學習參與興趣,還能進一步開發幼兒的智力與潛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愛好與需求。在差異性活動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不同特征對其進行不同的引導,及時發現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挖掘教學資源與價值,促進幼兒的持續發展。幼兒園區域活動差異性教學能體現出對幼兒主體性的尊重,還能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創造能力與想象力,促進其健康成長。
教師在進行區域環境創設的材料選擇工作時,應該充分考慮材料投放以及放置位置的作用,進而做出有效的選擇,促進幼兒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提升。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幼兒園區域材料的選擇一般都在于教師以及幼兒園的安排,分為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為直接購入投放到班級中,另一部分則是由教師自制進行投放,教師將會對幼兒進行材料使用的展示,讓幼兒能夠正確使用材料。經過操作流程講解,并且已經熟悉材料之后,教師才會將材料投放在活動環境中,讓幼兒自行進行操作使用。通過大量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能夠發現,這樣的材料選擇以及投放方式會導致材料的使用率降低,因為有的教師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投放材料越多越好。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卻沒有意識到幼兒的年齡特征,導致很多材料并沒有得到較好的利用,無法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對于幼兒的能力提升也并沒有作用。除此之外,還有的教師擔心幼兒的自由活動會損壞新購置的材料,因此在日常過程中會限制幼兒使用材料的頻率,這樣的方式也會導致材料的使用率下降。
幼兒在區域活動過程中能夠增進與玩伴之間的情感,同時在材料使用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能夠全面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因此在認知以及學習能力方面還有所欠缺。因此,教師對于幼兒的引導以及指導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本身就是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的組織者與支持者,要想提升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能力,就需要教師對其使用過程進行正確的指導。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教師并沒有充分發揮自己引導者的角色,更多的是扮演著管理者以及規則制定者、維護者的角色,這就會導致教師的教學管理重點跑偏,更加關注幼兒的紀律,忽略了對幼兒材料使用的指導,最終就會導致幼兒在區域活動過程中無法開展創新性活動,當幼兒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時就只能放棄活動內容,不利于幼兒能力的提升。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幼兒園教師對于差異性教學的認知不足,存在較大的偏差,導致其認為差異性教學就是簡單的因材施教,并沒有在實踐教學中體現出差異化教學的真正價值,其開展教學的范圍較為狹窄,難以做到靈活調整與應變,這樣也會影響區域活動教學開展的效果。
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時,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幼兒個體的性格特征以及興趣愛好合理規劃活動區域,這樣才能夠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進而發揮出幼兒的學習特長與個性,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能為幼兒提供一個有效的社交環境,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比如,教師在進行活動區域劃分時,可以使用較為醒目的標志在餐廳區域進行劃分。同時在餐廳的墻上張貼一些美食的卡通圖案,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激發幼兒對美食制作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生活區中張貼“生活小能手”的標志,引導幼兒整理自己的書桌以及衣物,提升其實踐動手的能力。在幼兒的臥室區域裝飾一些圖案,營造一種放松和夢幻的場景,幫助幼兒進入夢鄉。最后,教師還可以在園內劃分一個植物樂園的區域,在里面添置一些綠色植物,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興趣。
教師在進行區域活動差異化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堅持以人為本,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進而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幼兒社會化發展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在日常教學中應該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活動空間,增強幼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進而提升幼兒的自信與自尊,還能夠培養幼兒展示自己的勇氣。受到生長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幼兒個體存在差異性,尤其是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其對于同一個問題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對此,教師應該保持尊重的態度,給予幼兒自由活動的空間,鼓勵幼兒進行自主創造,使其在不斷地活動實踐中增加社會經驗,促進自身的發展。無論哪個年齡段的教育,學生都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不能因為幼兒的認知水平低、社會經驗不足就忽略幼兒個體的獨特性與差異性,更不能將自己的想法硬加在幼兒身上。教師應該盡可能為幼兒提供輕松自由的活動區域環境,幼兒才能夠在實踐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要想實現區域活動差異化教學,教師還應該設計出多元化與差異化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之前應該充分了解幼兒的性格特征與興趣愛好,并為不同的幼兒制定出不同的成長計劃與培養目標,在其中體現出多元化與差異化的特征,使每個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都能夠貼合不同個體的成長需求,適應于該幼兒當前發展的具體情況。比如,針對中班的幼兒,教師可以設定一個與“紙”有關的教學活動主題。與剛入園的幼兒相比,中班的幼兒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認知水平,具備一定的探究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室的語言活動區設置一個展示板,為學生展示不同的紙,為幼兒普及紙的種類與來源。其次,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幼兒展示紙的相關圖片以及視頻,這樣的方式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還能夠增進幼兒對紙相關概念的理解。針對“紙”這個主題,教師還可以在教室的美工區為幼兒準備一些廢舊的紙,引導幼兒開展手工創造活動,讓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不同形態的物體,同時可以在紙上進行繪畫展示。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教室的科學區為幼兒準備紙以及對比的材料,請幼兒通過紙對溶液的吸收程度探究不同材質的紙的物理性質,進而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同一個主題可以在不同的活動區域開展差異性教學,而以上差異性教學又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的實踐學習需求,這樣不僅能引起幼兒的興趣,還能提升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其綜合發展。
綜上所述,區域活動差異化教學是一種現代化教學形式,不僅能滿足不同幼兒個體的學習需求,還能強化幼兒對知識的認知。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合理規劃場地、尊重個體差異以及設計多元化教學目標等方式實現差異化教學,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