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酒鋼三中 溫曉亮
在新課程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比例已越來越高,受課堂文本展示、視頻與動畫等形式影響,高中物理教學的效果獲得較大提升,教師可利用該項技術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過程,將枯燥的物理學習變得易懂、簡單。
在正常的學習或工作中若同時調動視覺功能與聽覺功能,將極大提升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可同時運用上述兩大功能。隨著以多媒體技術為主的各類新型課件進入到高中物理課堂,部分晦澀難懂的知識點由于課件形式的改變,物理知識點的呈現與解決方式將更為直觀,學生也會對此類知識點有了更高的興趣,繼而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吸收率。隨著教育課程的改革,學生素養與學習期間的主觀能動性已變得愈加重要,而多媒體教學可使學生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互動性也會獲得明顯提升,相較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新型教學模式可切實改進學生的聽課效率,增進學生物理學習效果。
傳統授課形式與交流方式較單一,只要求教師依照備課內容按順序講述每個知識點,此教學方式不僅難以提升課堂效率,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基于物理科目的重要性與枯燥程度,若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減弱,無論是實際應用還是理論知識都難以獲得理想效果。在物理課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后,學生可通過校內物理課程平臺觀看到不同教師的授課形式,也可多次回看自己模糊的知識點,增強問題解決的時效性。
理科性較強的知識點大多需要良好的思辨能力與邏輯判斷力等,若學生缺乏此能力,不僅難以提升該科目的學習效果,也不利于其他理科科目的學習,而物理科目帶有極強的抽象性與邏輯性,知識點大多充滿聯系,因而學生在進行日常學習期間應注意把控物理科目的整體結構。各學校學生受興趣愛好、日常訓練或學習能力的影響,部分學生的邏輯判斷力與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若教師采用傳統教育方法,將極大限制學生對理科科目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彌補傳統教學產生的問題。傳統教學中存有立體感弱、不夠直觀、動感不強等缺陷,教師可在傳授知識點期間采用感性的表達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借助動畫演示的方法傳授知識,有效克服部分學生存在的空間想象問題,加深學生對該題目或解題思路的理解力、記憶力。
高中物理知識包含多種定理、規律、定律與概念等內容,教師應借助巧妙方式增進學生對此類知識的記憶。具體來說,教師在授課期間會對新知識進行著重講解,針對相關規律或概念而言,要找出適宜的引入、深化、應用方法,完善傳授流程,讓學生對該規律與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強化對內容規律的記憶。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已較為常見,教師為幫助更多的學生簡化相關概念,要借助多媒體技術高度概括物理知識,通過適當的總結與分類使此類知識變得更為規律化、系統化。在物理課堂中,視頻、音頻、動畫、色彩、圖像與文字等多種形式的刺激不僅能調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抓住物理規律與概念的本質,增進學生的整體物理水平。例如,“分子的熱運動”一課含有布朗運動與擴散運動兩項知識點,為區分兩個知識點概念背后的本質,教師在教學時借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顯微鏡中懸浮液體內圍觀粒子的無規則運動視頻,在觀看了不同物質的相融視頻后,學生對該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清晰與直觀。在完成擴散運動視頻的播放后,教師還可播放粒子在加熱后出現無規則運動的視頻,借助前后對比來增進學生對分子熱運動規律的了解,提升物理課堂教授效果。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應將理論與實踐高效融合,以實驗操作為物理研究的基礎,借助適宜的實驗探究來加強教學創新。一般來講,高中物理課程與實驗探究的關系極為緊密,實驗也可分成學生實驗、演示實驗與其他實驗等,不同的實驗形式會鍛煉學生對應的品質與思維,可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科學素養。在進行日常的教學實踐期間,為規范各實驗的操作步驟,教師可使用多媒體技術,利用相關視頻與圖片來呈現出完整的操作程序、實驗步驟等,指出該課程背后的重難點,通過多媒體課件下的實驗讓學生了解與掌握該物理現象的實驗原理、實驗目的等。
例如,教師在進行“氣體的等溫變化”的實驗期間,主要目標為利用實驗來找出氣體溫度變化的相關規律,需要運用的器械有刻度尺、橡膠套、栓塞、注射器、鐵架臺等。教師可在實際實驗中采用了以多媒體技術為主的虛擬技術,全面演示該實驗的操作過程,讓學生在觀看視頻時要進行詳盡記錄實驗中的數據,并借助該數據制成對應性表格,發現與p的線性關系,主動思考將V轉化為的必要性以及在研究空氣柱體積時用刻度尺讀數取代測量橫截面積的原因,在完成實驗探究后,學生物理思維會變得更加嚴謹,且帶有邏輯性,增強課堂授課效果。
在開展復習課教學的過程中,若想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需采用多媒體技術,比如,物理科目帶有極強的邏輯屬性,科學掌握物理科目整體的知識結構較為重要,教師可在多媒體課件中描繪樹狀圖或思維導圖,利用新型教學形式來強化學生的知識結構,確認各知識點間形成的聯系,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課堂的高效互動來加強新舊知識的銜接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水平。此外,高三階段的物理課程通常以復習舊知識點為主,教師在教授復習課程期間應注重知識的針對性,比如,在課前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當前學生的物理學習現狀,找出學生模糊的知識點,利用逐一擊破的方法來教授復習階段的物理知識。為強化復習課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使用各式多媒體課件,針對某類重點問題可制作成視頻、圖片的形式,學生在此教學方式的刺激下,學習興趣與主動性會獲得極大提升,物理課堂的學習效果則獲得切實改善。
一方面,在開展高中物理教學期間,教師應利用有效形式來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若想強化教學效果可使用多媒體技術。由于多媒體帶有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特征,教師可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轉化成豐富多彩的具體內容,用感性方法來演繹理論知識,將極大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較于傳統方式,該訓練形式可幫助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將知識點融會貫通。另一方面,教師在準備物理教授內容時還要盡量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比如,針對某些邏輯性較強的課程時可設計些許生活場景,提升知識與課堂的趣味性,不但能巧妙融合多種教學形式,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出更為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在課后學生也可利用多媒體形式來搜集更多的物理知識,體驗相關知識的獲取過程,從而改進物理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融合多媒體技術與高中物理知識期間,教師利用適宜的教學方式,通過不同的授課形態提升課堂趣味度,有效解決該課程中的重難點,增強學生的邏輯判斷能力與物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