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第一中學 高雪萍 尚萬富
2016 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即強調要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其他各類課程之間形成協同效益,同向同行。這一理念的提出不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明確指令,同樣也影響著高中教育工作的開展,改變了廣大教育工作者對思政教育的認識。這也從側面強調了數學課程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是教育發展的時代所驅,是育人工作的落實所向。
首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是對上述各項指導綱要的踐行,是滿足國家教育要求,緊跟教育發展變化的重要舉措,能推動高中數學教學的學科時代性發展;其次,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開展思政教育能挖掘數學學科背后的積極色彩,它能讓學生將數學學習“學厚”,增加學科厚度,充分利用數學學科的德育素材,實現雙向教育;其三,它能通過直接指導的方式,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通過數學思維訓練的方式鍛煉學生的探索、開拓、創新等多種精神。思政教育滿足新高考的要求,能從多方面提高高中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適應高考、適應未來、適應發展。如2019 年高考全國Ⅱ卷文數以我國高鐵發展迅速,技術先進為背景,設計題目;2019 年高考全國Ⅱ卷文數以中國悠久的金石文化為載體考察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特征,設計題目;2019年浙江高考以祖暅原理“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考察了求柱體的體積問題。由此可見,數學不僅實用,而且也是一種文化,有著它自己的文化淵源,而這種根源本身蘊含著鮮活的文化背景。學生思題、解題的過程,不再單單是對數字以及數學知識的思考,更與現實生活、文化歷史、社會動向相結合,從側面也表現了凸顯思政色彩,是數學高考的發展方向之一。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推進開展思政教育,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高考。
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滲透開展思政教育,教師可以從如下幾個角度入手。
榜樣示范法是教師開展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它能通過發揮教師本身的榜樣作用,對學生的道德行為做直接示范,影響學生的行為行動,讓學生能注意自身的言行。數學教師本身就是“課程思政”的教育推動人,教師的道德素養組成將直接影響課程思政的落實效果,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認知認識,從自身出發,做學生道德學習的模范與榜樣。教師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嚴格約束自身言行,做到規矩辦事、規矩做人。且數學教師要和學生一同嚴格遵守班級制度,這樣能讓學生在心理上依賴教師、信任教師,也能讓學生模仿教師,做到榜樣育人。
強調將思政教育帶入到高中數學課堂,是指教師要將高中數學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即要在課程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科學倫理的教育,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了恰到好處地補充教學,豐富課堂內容,高中教師可以從數學史的角度做內容補充,將豐富多彩的數學史帶入數學課堂上,找到數學知識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點,強化學生認識、開闊學生視野、實現道德教育。
上述內容提到,數學學科中蘊含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師要有意識地去聯系思政教育元素,從全新的角度去審視這些內容,找準數學課堂上思政教育的關聯點,立足教材內容,在教學專業知識的同時進行思政教育。如在學習“函數的應用”時,教師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各種函數相關的生活案例,如貸款、交易、路程等實際問題,這既能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的方式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又能將數學知識背后的思政元素集中展示;再如教師在講“集合間的基本關系”時,可以用國家,學校,個人進行舉例說明個體和集體的關系,這既學習了知識,也讓學生了解到個人和國家的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也做到了從教材內容出發,優化思政教育的效果。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討論、合作、交流之中多向學習,進行數學知識的集中討論,感受合作的快樂,同時在合作之中實現相互學習,掌握基本的學習精神。如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動畫、視頻等方式展示實際生活案例,讓學生仿佛進入生活空間中直觀感受生活中的點滴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從而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元素,以新式教學方法強化學生數學課堂的思政學習體驗,達到教育目的。再如教師可以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人公地位,采用現代教育所推崇的翻轉課堂教學法來實施課程教學,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好相應的學習資料,并且設計一定的自學任務清單,指引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能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方法,也能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是在高中數學課堂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方法。
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行為舉動、做出不同的行為選擇。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抓準機遇,抓住學生的行動變化、行動方式,做好教學調整、教學改變,要因材施教、針對教育。高中數學教師應當擅于用發現的眼睛觀察每一個學生,在了解學生、走近學生的基礎上落實針對教育,善用鼓勵手段輔助教育教學,讓學生改變自我行為、改變自我態度,在教師行之有效的針對性教育下實現自我發展。
所有學科都具有育人功能,每位教師都肩負著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重要使命。且教育的改革、高考的發展,都要求教師要將思政教育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當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引入思政教育不能“本末倒置”,不能“生搬硬套”。數學教師要遵循長期性特征,從育人維度關注課程價值,落實上述舉措。這樣才能真正立足數學課堂舞臺,以數學教學為載體,讓整個數學教學閃耀著道德與知識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