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葆真小學 馬宋民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動腦能力是小學科學課的主旨,也是科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措施。目前,小學科學在學校中的開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學生接觸到很多新奇有趣的知識,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面。但由于多方因素影響,導致學生習慣用固定思維去學習,在學習中缺乏探索和創新,這違背了科學課的教育初衷,也使學生的認知程度被大大限制。通過探究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學生抱著科學嚴謹的態度進行創新,獲得新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感受到科學課的魅力。
受傳統理念的影響,有的學校和家長認為學生應該把學習的重點放在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的學習上,只有學好語文、數學、外語,才能成為人們口中的“好學生”。殊不知,小學科學涵蓋了物理、地理、生物、化學等多學科知識,只有在小學階段認真學習科學課,才能讓學習更游刃有余。小學科學涵蓋知識之廣,可以讓學生吸收更多實際生活中能用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探究科學的精神,讓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為以后學習物理、地理、生物、化學等學科打下良好基礎。
小學科學課由大量的實驗、實踐活動組成,實驗場所,設備和材料等都是教學的重要工具,科學實驗的數量與質量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科學課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部分學校的科學課硬件設施缺乏,導致很多科學實驗無法展開,或者只能展開極為簡易的實驗;還有的學校因為校舍緊張,會把科學實驗室當作他用,被其他課的教師占用,導致科學實驗課的開課率降低,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大大減少,只能通過書本進行科學學習,無法獲得實踐體驗。
小學科學是一門需要靈活教學的學科,有很多先進趣味的教學方法,諸如問題情境法、探究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都可以運用在科學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具趣味,學生的參與度更高。但是,目前多數教師使用的是單一的書本灌輸,通過組織學生閱讀書本,熟記課本內容學習知識,這種方法雖然能讓學生記憶知識,但學生難以感受到科學課的魅力,逐漸會對科學課喪失興趣,影響科學課的長期教學質量。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科學實驗課,但實驗課的比重極小,學生只是觀看教師在臺上操作,自己卻難有親自動手實踐的機會。
探究教學法講究“觀察”“實驗”“反思”“討論”,是通過教師適當引導,讓學生自行發現并掌握原理與結論的一種方法。探究教學法充分認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適時點撥,誘導學生探索科學知識。具體可以從下述幾點來開展探究教學工作。
小學科學提倡學生動手動腦,通過手腦結合去學習和掌握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荷蘭著名數學家漢斯·弗萊登塔爾曾經說過:“學生學習科學徹底唯一的正確方法就是‘再創造’。”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把所學的知識進行二次創造,是科學教學的精髓。因此,教師在進行科學課教學時要注重過程,鼓勵學生動手動腦,把講臺的授課時間適當壓縮,給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參與到科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習慣與精神。
以“水能溶解一些物質”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水能溶解的物質。為了讓學生觀察和掌握固體物質在水中能否被溶解,教師給學生15分鐘的實踐時間,讓學生以6人為一組,分別觀察面粉、沙子、食鹽等三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或不溶解現象。同時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①面粉、沙子、食鹽被水溶解了嗎?②這三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變化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③我們攪拌以后,食鹽發生了什么變化?它去哪里了?
通過提出問題,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參與到實驗中,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整堂課下來教學效率有了很明顯的提升。
探究式學習的精髓在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全班學生都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行思想的碰撞,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由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對于同樣的問題肯定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得到許多新奇有趣的答案,使學生在不同的答案中獲得啟發,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此外,還應培養學生在課后做知識總結的習慣,良好的總結習慣是探究式學習質量的關鍵,通過總結可以讓學生掌握章節的重難點,復習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加深對于知識的記憶與理解。
例如,在做“點亮小燈泡”的實驗時,教師為學生準備電池、燈泡、銅線等必備的實驗材料。學生初步認識了電路、電流、短路等知識,隨后教師組織學生動手做一個簡單的電路可以點亮小燈泡。在探究實踐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這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敢提問,同時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做一個總結:①電流在電路中是怎么流動的?②電流越大,小燈泡越亮嗎?③電路可以點亮多個小燈泡嗎?帶著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開始做新的實驗,從而獲得了答案,解決了學生心中的謎題。在課后,教師讓每個小組都做了知識總結,對整堂課的學習和練習進行強化記憶,學生更是學到了生活中用電安全的小知識,獲得了知識的拓展。
科學源于生活,在開展探究式學習時,應以課本為基礎,選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作為教學材料,便于學生理解,更易于接受。研究發現,對于聯系生活的教學材料,學生的探索欲望將會更加強烈,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更具積極性,課堂氣氛更為融洽。通過聯系生活,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靈活應用于生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小難題。
例如,從“聲音的傳播”中可以學習到怎樣保護自己的聽力;從“食物在體內的旅行”中可以學習多食用哪些食物可以讓我們更易于消化;從“我們身邊的物質”中學習哪些物質在生活中有重要用途,可以利用物質的化學反應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探究式學習緊密聯系生活,使學生獲得了新的學習體驗。
綜上所述,探究式學習是人性化課堂的重要措施,通過探究式學習,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和融洽,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了顯著提升,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而言,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