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勇
摘要:高中化學課堂的順利開展及效果實現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載體支撐。而學習情境的有效創設無論是對于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化學學習能力,還是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價值,理應引起高中化學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視。
關鍵詞:情境創設;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一、引言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融入,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高中化學知識的探索,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化學難題的有效方法,從而增強高中生對化學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開拓高中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教師所創建的情境中,能通過親身參與獲得直觀感受和實踐經驗,能夠將化學教材中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化學概念通過融入實際問題而得以理解。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務必優化情境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設計與實踐,推動學生學習效果更進一步。
二、基于有效情境創設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1)運用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在高中化學學習中,若學生呈現出的是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不僅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也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掌握。且高中化學的知識點繁多且分散,有些知識點極為枯燥、抽象,容易讓學生對化學學習失去興趣。對此,教師就要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利用探究性問題來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有助于化學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地開展。
例如,在對“物質的分類”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在上課時,可以提問學生:“大家在初中階段都學習過四種基本的化學反應類型,那么大家知道它們是如何進行分類的嗎?這四種基本化學反應類型概括了所有化學反應嗎?你能否舉例進行說明?”這樣的問題情境,與學生已有的認知產生了沖突,學生就會進行思考:“初中階段所學習的化學反應基本類型存在不足嗎?”由此就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也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生了解了物質的性質與組成后,教師便可以再進行提問:“我們可以如何對化學物質進行分類?不同類型的物質具有哪些化學性質?你所采用的是哪種分類方法呢?”這樣的問題情境,能夠使學習內容更加具有深度與層次性,與學習的重難點有著緊密聯系,有利于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的活躍,從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也能夠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2)運用生活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高中化學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進行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時,教師就要能夠要基于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來創設出生活情境,并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結合,能夠讓學生在較為熟悉的環境中更加積極地對知識進行運用,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還能夠使課堂教學有著更高的效率。
例如,在對“碳酸鈉”這種物質進行講解時,教師就可以創設出生活情境,為學生介紹著名的侯氏制堿法是由世界聞名的侯德榜先生所發明的。侯氏制堿法所制得的堿,不僅運用于工業中,在常用的洗衣粉中也會有一定量的堿原料。當講到“硫酸鎂”這一化學物質時,教師可以將其聯系到實際生活中“氯化鋇”中毒的例子,并告訴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如果有人不小心服用了氯化鋇,可以通過吞服大量的雞蛋清來解毒,但是必須額外服用一些解毒劑,這種解毒劑便是硫酸鎂。此外,在對“硫酸鋇”這一物質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醫院放射科在檢查病人的胃、食道等部位疾病時,會采用“鋇餐”造影法,其所涉及到的物質便是硫酸鋇。如此一來,在教學課堂中創設出生活情境,將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結合,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也能夠提升學生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3)運用文化情境,發展科學思想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化學史料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教學不再局限于現成知識本身的靜態結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來源和動態演變的過程,反映在認識過程中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想,使學生學到形成知識和運用知識的科學方法。
例如:在學習氯氣的性質時,給學生講述瑞典化學家舍勒于1774年在研究軟錳礦(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錳)時,把鹽酸與軟錳礦混合在一起加熱,意外地發現了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氣味的黃綠色氣體。這立即引起了舍勒的興趣,并對它進行了研究。他將制備出來的氣體溶解到水中,發現這種氣體的水溶液略顯酸性;該水溶液還能使花朵、紙張、葉子等的顏色褪去;將蚱蜢放進裝滿這種氣體的容器中,蚱蜢跳幾下就死去了。這種黃綠色的氣體就是氯氣。然后順勢提出:氯氣的水溶液為什么呈酸性?為什么能使花朵、紙張、葉子褪色?氯氣是一種怎樣的物質呢?這種使化學學習過程化,能提高學習的目的性,提高科學探索能力,加強科學態度和精神的培養。
(4)運用實驗情境,提升學習興趣
在化學中,大多理論是依據實驗而得來,可以說實驗是化學的基礎。因此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出實驗情境,將知識與實驗進行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也能讓學生通過實驗更加有效地掌握化學知識。
例如,在對“過氧化鈉的性質”這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便可以創設出實驗情境。首先,教師要能夠先提高學生的欲望:“大家都知道水能夠滅火,但今天的實驗能夠讓大家看到用水來點火的場景,大家相信這一實驗能夠完成嗎?”問題提出后,學生都會十分震驚,其探究欲望也會被激發。隨后,教師便可以開始實驗,將水滴在包有過氧化鈉的脫脂棉上,脫脂棉立刻燃燒了起來。在看到實驗現象后,學生都會產生疑惑,其就會十分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诖耍處熅涂梢蚤_展相關知識的教學,學生能夠認真地進行聽講,從而掌握相關知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運用情境創設來解決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中的問題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高中化學教師要通過將化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產生的關聯來調動學生學習高中化學知識的積極性,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嚴文法,張瑤,馬圓.基于情境的高中化學習題設計——以新人教版必修教材中的習題為例[J].化學教學,2021(01):85-89.
[2]張學玉.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設計與實踐[J].知識文庫,2021(04):156-157.
[3]宛長亮. 基于高中化學新課標的情境教學法研究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