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龍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改善,人們對體育鍛煉愈加重視,對身體素質水平的要求也相對提高。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作為一門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幫助學生科學進行體育鍛煉的課程,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體育游戲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娛樂活動,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合理運用趣味性的體育游戲項目,可以極大調動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信心,促進他們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字:體育游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合理運用
前言:
從體育課程教學角度而言,如果小學體育教師還是延續常規方式來讓學生進行體育訓練,學生就會因為在課中難以集中注意力,而導致錯過重要技術動作要領講解。而在體育教師依照教學內容與目標精心設計游戲活動以后,學生就會對游戲產生強烈的參與熱情而全身心投入課堂體育訓練中。而且小學生普遍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會使其在參與游戲過程中競技注意力更加專注,如此就會讓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得到提高。
一、將體育游戲運用于準備活動,提高興趣
人都說萬事開頭難,一堂成功的體育課需要良好的開端作為鋪墊。由于小學生都愛動愛鬧,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于一點,為吸引小學生注意力,激發他們對體育訓練的興趣,在準備活動時,教師就可以利用一些能提高學生興奮點的小游戲,讓他們在身體和精神上做好迎接新內容的準備。其中準備活動可以分為一般性與專門性兩種。教師就可以依據教材內容來選擇游戲種類,無論是選擇一般性游戲還是專門性游戲,只要游戲設置科學合理,并且能為教學內容服務,調動學生對體育訓練項目的積極熱情,主動參與到游戲中,達到熱身的目的即可。
例如,教師可以用“捆綁行動”作為熱身小游戲:用一條長繩將參與活動學生們的一條腿綁在一起,要求各組學生以競賽的形式,繞過設置的多重障礙物,最后到達終點。在活動時,各組學生可以齊心協力的喊出“一二、一二”的口號,在喊到一或二時,要同時邁出相同的步伐。為避免大家一起摔倒,學生會嚴格按照口號的節奏不斷前行。如果小組中有部分學生沒有按照口令邁步,就會影響整體節奏而摔倒,此時也只有重新整裝待發。如此一來,便會影響小組的行動效率,所以,大家只有戮力同心、目標一致,才能順利完成游戲任務,進而在比賽中取得勝利。這樣的熱身游戲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并發揮個體在團隊中的重大作用,塑造良好集體觀念,提高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
二、將體育游戲運用于基本教學,掌握要領
體育教學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主教材與副教材兩種,其中主教材中多以講解技術及提高技能為主要目標,合理選擇適當的體育游戲,可以將原本枯燥單一的體育課堂技術教學,變得更富有生活性和趣味性,讓小學生能在玩中學,在玩中練,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掌握好動作要領。例如,在教學“小籃球”傳接球時,就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變化,讓學生掌握基本籃球技能。教師可以讓學進行“三角形傳接球”、“扇形傳接球”、“五角形傳接球”等,這樣就更增添了籃球技術教學的新鮮感,讓學生在游戲中扎實掌握籃球技能。又如,在“持輕物擲遠”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場地上設置一些道具,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消滅害蟲”、“沖過火力網”等游戲,這樣學生能在教師創設的游戲情境下,更全身心投入游戲中,既增強體育課堂趣味性,又在歡快的氛圍里達成技術目標。
另外,體育游戲多體現在體育課程的副教材中,這要求教師必須考慮到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身體素質,并根據鍛煉身體的知識性、針對性和全面性,要更科學合理的將體育游戲運用在課堂中。例如,在“跨越式跳高”訓練中,為了訓練學生的下肢爆發力,教師可讓學生的增加下肢關節的靈活性,選擇在綜藝節目中很出名的“蘿卜蹲”游戲,并要求相應的蹲起的動作質量。在參與游戲時,由于班級里人數較多,所以教師可采用分組進行游戲的形式,此類游戲趣味性強,很好的發展學生的下肢力量,還能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開發智力,為學生跳高做好充足準備。這樣教師將游戲融入基本教學內容里,讓小學生在掌握動作要領的同時,也在歡樂氣氛的帶動下更精神倍增的開始體育訓練。
三、將體育游戲運用于整理活動,恢復機能
整理活動是體育課堂訓練后的一些活動,這有利于讓體力恢復速度加快。它所要達到的目的是消除身體疲勞、恢復身體機能、促進內心愉悅。但有些小學生沒有意識到整理活動的重要價值與意義,不是趴在書桌上,就是不停喝水,這對小學生的身體將造成不良影響。在劇烈的體育運動下身體所產生的各種變化,是不會隨著靜止而完全消失的,因此體育教師要對課堂結束前的整理活動有充分重視,進行一些有趣味的小游戲不失為很好的方法,這樣會極大緩解運動后的壓力,尤其是小學生各個器官功能較弱,在此時將運動量小的游戲合理運用至課堂,必定讓學生更樂于參與體育課堂。
例如,在體育課要結束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反應能力的訓練,進行“夾老鼠”趣味小游戲。教師要將學生分成兩組,在前面的一排學生雙手叉腰當“夾子”,后面的一排學生要把雙臂伸進前排學生的臂和腰的間隙,并且雙手指尖相觸,模仿老鼠偷食的動作。然后在教師的一聲令下,前排學生夾臂,而 后排學生要迅速將手抽出,誰被夾住算失敗,接著就互換角色進行游戲。又如,在“風火輪”游戲中,教師可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在圓環狀的布帶上歡快的滾動前行,然后四組再選出優勝組,給予“無敵風火輪”的光榮稱號。這既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又提高他們的靈敏度和協調性,使學生身心得到放松,有利于迅速恢復身體機能。
結論:
總之,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合理穿插體育游戲,不僅有助于學生達到強身健體、增強體育素養的目的,還能調動學生對鍛煉身體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從而讓寓教于樂深入人心。小學體育教師在選擇游戲時,應將體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始終牢記,即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積極運用體育游戲進行課堂教學,還可以促進改革體育教育和落實素質教育,為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建國.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學苑教育,2021(30):91-92.
[2]周捍敏.探討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運用[J].小學生(中旬刊),2021(11):123.